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面部疾病, 驟然的、劇烈的、電擊般的疼痛是三叉神經痛發病的主要症狀表現。 中年女性是三叉神經痛的嚴重受害者, 基咀嚼、洗漱、面部表情活動等日常行為也因該病而不得不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以誘發疼痛。 誤診對疾病治療有很多負面影響, 怎樣避免三叉神經痛的誤診?三叉神經痛的診斷依據有哪些呢?下面是專家的相關介紹。
“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 容易與牙痛混淆。 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
三叉神經痛的檢查診斷原發性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人的診斷可通過詳細詢問病人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等臨床表現, 另外, 通過檢查發現多數病人因長期吃飯受影響而全身情況較瘦弱。 疼痛發作時表情痛苦, 面部油膩, 不願講話, 即使在間歇期患者也不願講話或很少講話。 但病人神經系統檢查正常, 三叉神經各種感覺、運動及角膜反射, 下頜反射均無明顯的異常改變。
總之, 依據疼痛的部位和性質, 無其它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一般不難。 一般認為,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應具備下述特徵:
1、性別與年齡:年齡多在40歲以上, 以中、老年人為多。 女性多於男性, 約為3∶2。
2、疼痛部位:右側多於左側, 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 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 第一支者少見。 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 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佈區域。 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
3、疼痛性質: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 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規律: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 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 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 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 間歇期亦長, 數分鐘、數小時不等, 隨病情發展, 發作逐漸頻繁, 間歇期逐漸縮短, 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 夜晚疼痛發作減少。 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5、誘發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須、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 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終日, 精神萎靡不振, 行動謹小慎微, 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 說話也小心, 惟恐引起發作。
6、扳機點:扳機點亦稱“觸發點”, 常位於上唇、鼻翼、齒齦、口角、舌、眉等處。 輕觸或刺激扳機點可激發疼痛發作。
7、表情和顏面部變化:發作時常突然停止說話、進食等活動, 疼痛側面部可呈現痙攣, 即“痛性痙攣”, 皺眉咬牙、張口掩目, 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顏面以致局部皮膚粗糙、增厚、眉毛脫落、結膜充血、流淚及流涎。 表情呈精神緊張、焦慮狀態。
8、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體征, 少數有面部感覺減退。 此類病人應進一步詢問病史, 尤其詢問既往是否有高血壓病史, 及進行全面神經系統檢查, 必要時包括腰穿、顱底和內聽道攝片、顱腦CT、MRI等檢查, 以助與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鑒別。
診斷三叉神經痛的要依據有哪些呢, 以上為為您提供的診斷三叉神經痛的依據, 希望這些內容對您有説明。 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 歡迎訪問向專家提問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