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探索能力很強, 很多研究專家把混沌未開的寶貝與學富五車的大科學家們相提並論, 曾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 還真是這麼回事, 孩子的探索能力確實與科學家是一樣的。
行為描述
每次洗完澡後, 媽媽都用一條雪白的浴巾包裹軒軒。 有一天換了乾淨衣服, 媽媽沒來得及把浴巾晾起來。 軒軒在屋裡走動, 不小心踩在浴巾上, 發現浴巾上留下了黑印。 這是什麼?她又踩了一腳, 又一個黑印。 乾脆兩隻腳都試試, 果然兩個黑印。 哇!太奇妙了!她接著踩、踩、踩……一會兒, 媽媽過來了很生氣:“誰把雪白的浴巾變成了大花臉?”軒軒聽了媽媽的話卻高興地“咯咯”笑個不停。
心理分析
研究發現, 嬰幼兒的知識並不是父母耳提面命傳授的直接結果, 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建構的成果。 這就是說, 任何外來的知識寶貝都不“認可”, 只有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 與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對上號”了才會“認可”外界教給他的知識。
所以, 孩子天生都有探索事物、研究問題的傾向。 例如, 媽咪剛剛警告寶貝:“不要往地上灑水, 要不然地上就濕了。 ”果真是這樣嗎?那得試試看!於是, 他“故意”往地上灑水, 然後還在地上踩一踩, 檢查地上是不是確實濕了。 他可能要反復“實驗”很多次, 最後發現是同一結果, 他才會真正把這個“研究成果”定位為一個可靠的知識。
想知道更多有關成長心理的資訊, 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