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立生存意義、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
人貴有自知之明,
老年人也一樣。
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
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
要定期體檢,
發現疾病及早治療。
不要抱僥倖心理,
麻痹大意,
欺人自欺,
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
要坦然面對死亡,
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
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不僅應老有所養,
還要老有所樂,
老有所學,
老有所為。
2.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
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愉悅心情,
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
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3.生活規律、適度腦體勞動
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 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 不僅能增強體質, 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 有效地延緩記憶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減退, 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的減退。
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
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