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種類型的人更易腳臭 中醫小妙招幫你來解決

夏季愛出汗, 加上天氣悶熱, 容易出現腳臭的狀態。 腳臭不僅影響了個人形象, 嚴重的還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腳臭呢?腳臭應該如何應對呢?

3種類型的人容易腳臭

腳臭是由於腳心汗腺多, 容易出汗, 汗液裡除含水分、鹽分外, 還含有乳酸及尿素。 在多汗條件下, 腳上的細菌大量繁殖並分解角質蛋白, 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 這樣就會發出一種臭味。 若鞋子不透氣, 空氣不流通, 臭味就會越積越濃, 臭氣異常強烈。 一般來說, 會腳臭的人有三種類型

肝經濕熱型:肝經濕熱者大多是由於足部的皮膚病所造成的腳臭,

因為濕、熱邪的侵襲, 而引發細菌、黴菌的滋長。 此時可用清肝經濕熱的藥方, 如龍膽瀉肝湯, 含龍膽草、車前子、黃芩、澤瀉、木通、生地、當歸、梔子、甘草、柴胡。

氣虛型:氣虛型所導致的自汗使腳部容易出汗, 而引發腳臭, 則可用補氣的藥方, 如四君子湯, 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 醫師指出, 各類體質者還可配合加上活血、涼血的藥方, 幫助疏通足部的經脈。

腎陰虛型:腳臭中醫辨證治療上, 針對腎陰虛型者, 患者可見伴隨手心、腳心容易發熱出汗、口幹現象, 此時可用滋陰的藥方, 如六味地黃丸, 組成包括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 此方也是治療人體陰虛體質的常用藥方。

中醫泡腳治腳臭簡單方法

1、鹽姜水

熱水中放適量鹽和數片薑, 加熱數分鐘, 不燙時洗腳, 並搓洗數分鐘, 不僅除腳臭, 腳還感到輕鬆, 可消除疲勞。

2、土黴素

很多人因為腳臭而感到苦惱, 經多次實踐證明:將土黴素研成末, 塗在腳趾縫裡, 每次用量1--2片, 能保證半月左右不再有臭味。

3、米醋洗腳

洗腳時, 在水中加入米醋10至15毫升, 調勻後, 將雙腳放入浸泡15分鐘左右, 每日一次, 連續泡三至四天, 腳臭即可消失。

4、蘿蔔熬水

有腳臭病的人, 可用白蘿蔔半個, 切成薄片, 放在鍋內, 然後加適量水, 用旺忙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 隨後倒入盆中, 待降溫適度後反復洗腳, 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5、冬瓜皮

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濕之功效, 可用於治療腎病、肺病、心臟病引起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用冬瓜皮煎湯洗腳既治腳氣, 又治腳臭, 一舉兩得。

中醫治療腳臭的方法

1、爽腳粉止癢袪濕

材料:滑石60克、生甘草、黃連和蒼朮各10克、冰片5克。

功效:滑石、生甘草、黃連清熱, 蒼朮消腫, 冰片緩搔癢。

做法:材料磨成粉, 出門前、洗澡後各用1次, 敷腳底、趾縫。

2、泡腳湯消毒清熱

材料:明礬30克, 黃柏、苦參根、艾葉20克、蛇床子15克。

功效:明礬、艾葉止癢, 黃柏和苦參根清熱, 蛇床子治濕癬。

做法:藥才加3000c.c。 水煮滾轉小火煮10分鐘, 放溫後泡腳。

3、按穴位利水代謝

穴位:可多按壓小腿肚內側上緣、近大腿交界處的陰陵泉穴, 及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的豐隆穴、腳踝內側後緣向上2吋約3橫指寬處的複溜穴。

功效:陰陵泉穴有助補養脾胃、利水、改善下肢浮腫與腳汗,

豐隆穴能祛散腳部的寒濕邪氣, 複溜穴可補益腎陰、治療潮熱盜汗。

做法:以指腹按壓至微酸, 以上穴位均每次按5分鐘, 每天可按1~3次, 天天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