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較為炎熱, 又是陰雨連綿, 這直接導致了人體外部環境的濕氣較重, 此時如果不注意祛濕, 是容易受到濕邪入體、誘發疾病的。 中醫學認為, “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 一般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 就會成為致病因素。
我們都清楚, 拔火罐吃紅豆薏米粥, 是可以祛濕邪的, 但是往往有些人, 卻越拔火罐、越吃紅豆薏米粥, 濕氣越重, 這是怎樣回事?很多人不瞭解, 其實道理也是很簡單。
拔火罐只能祛外濕 對內濕作用甚微
首先需要厘清的概念是, 濕邪有兩種, 分別是外濕和內濕。 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泡水、淋雨、居處潮濕等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特別是啤酒)或過食生冷(霜淇淋、冰棒、冰水果等),
眾所周知, 拔火罐確實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 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 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也就是說, 體內濕盛的人拔火罐效果非常好。 但拔罐只是對外濕有明顯效果, 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 就易造成內濕, 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 而且對於內濕的人來說, 拔火罐是沒有作用的。
注意拔罐誤區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
專家說, 孕婦及年紀大且患有心臟病者拔罐應慎重。
另外, 年紀大且患心臟病的人以及高血壓病人拔罐時也要慎重。 因為拔罐時, 皮膚在負壓下收緊, 對全身是一種疼痛的刺激, 一般人可以承受, 但年老且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在這種刺激下可能會使心臟疾病發作。 還有, 局部有皮膚燙傷、潰瘍面的患者不宜拔罐。
拔罐療法並非包治百病
專家說, 拔罐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比如:哮喘、帶狀皰疹、頸肩腰腿痛、感冒等, 以及現在比較流行的拔罐能抗皺美容、減肥等, 但是要說包治百病肯定是誇大了療效。 有病治病, 一定要針對症狀找到好的療法。
最好去正規醫院拔罐
拔罐療法不僅在正規大醫院能見到,
同一位置反復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 同一個位置反復拔, 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 其實這樣做, 會對皮膚造成損壞, 比如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了。
建議:拔火罐的時候, 可以在多個位置拔, 以增加治療效果。
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為:我哪裡不舒服就拔哪裡。 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 我就拔肚子、拔胸口。 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 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 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建議:我們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 肩膀。
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
建議: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2小時。 拔罐後注意保暖, 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拔得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 效果會越好, 甚至認為, 要拔出水皰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 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 就可能會出現水皰, 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 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建議: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15分鐘。 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
老新產品差別不大
拔火罐又稱“拔罐療法”、“拔管子”或“吸筒”。 傳統火罐和現代拔罐器之間的功能並無太大差別, 尤其是材料的差別, 對於火罐的療效來說, 影響不是很大。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 如果是針對寒症如風濕、老寒腿等, 則使用傳統的需要點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參考網站:家庭醫生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