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滿時節濕氣重 養生需注意五點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時期, 小滿作為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似乎不太受大家重視, 但實際上, 從養生的角度看, 小滿可是個不容忽視的節氣。

小滿時節如何養生?

小滿時節濕氣大

小滿節氣除了“農作物飽滿”, 還包含一層意思, “小蠻小滿。 江滿河滿。 ”說明從這個時候開始, 雨水開始多了起來, 小滿過後, 雨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空氣潮濕很是明顯, 各種皮膚病, 如腳氣、濕疹、汗斑、濕性皮膚病、足癬等容易發生。 中醫認為, 這些皮膚病的發生與天氣悶熱和潮濕有很大的關係, 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濕重是這個時候發病的主要原因。

風疹傷膚需早治

小滿時節是皮膚病的高發期, 按照未病先防的原則, 就要考慮“風疹”的防治了, 對於風疹的病因, 無外乎有這麼幾點, 一是身體的肌膚被濕氣所侵犯, 感染了風熱或者風寒, 這個時候對於身體皮膚的調理是有壞處的;第二就是腸胃裡內熱囤積, 過了小滿之後, 風邪之氣加重, 內部的熱發散不了, 外部的風有吹不進來, 這樣就會對皮膚有一個碰撞的局面, 從而對皮膚造成傷害;第三就是與身體的素質有關了, 夏天是各種水產品上市的季節, 諸如:魚、蝦、蟹等多種海鮮集中上市, 有些人對於海鮮是會過敏的, 當人吃海鮮過敏的話, 就會導致脾胃不和, 蘊濕生熱, 這樣就會皮膚給傷害, 風疹是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的,

並且發病速度是很快的, 造成皮膚異常瘙癢的輕重, 是會隨著氣候的冷熱而又減輕、加重的趨勢。

健脾祛濕有奇效

中醫祛濕是可以通過健脾來實現, 因為脾主運化, 喜燥惡濕, 如果身體為濕所困, 則運化失常, 表現為大便稀溏, 腹滿腹漲, 不思飲食等, 這病機為濕邪困脾, 所以要健脾祛濕。 在治療上應該遵循疏風祛濕, 清瀉血熱為原則。 例如可以在小滿過後, 多喝鯽魚煲的湯, 因為鯽魚屬於性甘平的魚類, 補充營養卻不會上火, 有助於健脾去濕, 並且含有豐富的營養, 對於夏天濕氣較重的朋友是適合食用的。

除此之外, 在飲食上對於皮膚病人, 大多是食用清爽清淡的素食, 例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黑木耳、胡蘿蔔、芹菜、藕、山藥、番茄、草魚等等,

這些食物是有清利濕熱的功效;而對於胡椒、辣椒、桂皮、生薑、生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這些有助於生濕助濕、酸澀辛辣的食物要儘量少吃。

溫度上升 上火明顯

小滿之後, 就會明顯感覺到日長夜短了, 隨著氣溫的升高, 人體新陳代謝很是旺盛, 身體熱量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這個時候很容易造成疲勞現象, 對於上班族來說, 熬夜會讓人產生內熱, 這樣的內熱和外面溫度高的外熱相交加, 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的症狀。

因此這個時候要注意飲食, 還要避免熬夜, 保持心情的舒暢, 有壓力的時候, 儘快的疏導, 防止身體內熱的產生。 當上火很是嚴重的時候,

會發生情緒的波動, 嚴重的時候是會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 在小滿時節, 是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的, 例如釣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釣魚的時候, 是可以訓練一個人耐心的, 也是可以怡養性情的, 當然也可以參加一些體育鍛煉, 例如慢跑、太極等, 這些都是很好的防止上火的運動。 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做出太過於激烈的運動, 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 這樣既能夠傷陰也會傷陽的。

飲食要協調

中醫認為, 夏為暑熱, 夏季歸於五臟屬心, 適宜清補。 而心喜涼, 宜食酸, 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 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鳳梨、芹菜等。 中醫注重天人合一, 陰陽互補, 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

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 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 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進入夏季, 天氣炎熱, 人體消耗增大, 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 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 胃腸功能紊亂。 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 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 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同時, 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 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 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 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注意針對性, 辨證用膳, 或補脾肺氣虛, 或氣、陰雙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