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那蘑、牛藤、五爪金龍。
性味:味微苦, 性平。
歸經:歸肝、胃經。
入藥部位: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μluntonia fhinensis Dc.的乾燥帶葉莖枝。
形態特徵:本品莖呈圓柱形。 粗莖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 有粗縱紋, 外皮常塊狀脫落;細莖表面深棕色, 具光澤, 縱紋明顯, 可見小枝痕或葉痕。 切面皮部狹窄, 深棕色, 木部寬廣, 淺棕黃色, 有密集的放射狀紋理和成行小孔, 髓部明顯。 質硬或稍韌。 掌狀複葉互生, 小葉片長橢圓形, 革質, 長5~250px, 寬2~100px, 先端尖, 基部近圓形, 全緣, 上表面深棕綠色, 有光澤, 下表面淺棕綠色, 網脈明顯;小葉柄長約37.5px。 氣微, 味微苦澀。
用法:9~15g。
炮製:夏、秋採收, 洗淨, 藤莖切段, 根切片, 曬乾或鮮用。
野木瓜的功效主治功效:祛風止痛, 舒筋活絡。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 腰腿疼痛, 頭痛, 牙痛, 痛經, 跌打傷痛。
野木瓜的相關論述《國藥的藥理學》:為強心、利尿藥。
八角楓根 腫節風 半楓荷 淩霄根 桑樹根 寬筋藤 大粘藥 鳳尾搜山虎 大葉藤 七角風 貓腿姑 黑骨頭 牛骨 夢花根 鱔魚血 雞血 爬山虎 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