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癡呆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辨明虛實與主病之臟腑。 本虛者, 辨明是氣血虧虛, 還是陰精衰少;標實者, 辨明是痰濁或痰火為病, 還是瘀血為患。 本虛標實, 虛實夾雜者, 應分清主次。 並注意結合臟腑辨證, 詳辨主要受病之臟腑。

二、治療原則

虛者補之, 實者瀉之, 因而補虛益損, 解鬱散結是其治療大法。 同時在用藥上應重視血肉有情之晶的應用, 以填精補髓。 此外, 移情易性, 智力和功能訓練與鍛煉有助於康復與延緩病情。 對脾腎不足, 髓海空虛之證, 宜培補先天、後天, 使腦髓得充, 化源得滋。 凡痰濁、瘀血阻滯者, 當化痰活血,

配以開竅通絡, 使氣血流通, 竅開神醒。

三、分證論治

髓海不足

症狀:智慧減退, 記憶力和計算力明顯減退, 頭暈耳鳴, 懈情思臥, 齒枯發焦, 腰酸骨軟, 步行艱難, 舌瘦色淡, 苔薄白, 脈沉細弱。

治法:補腎益髓, 填精養神。

方藥:七福飲。

方中重用熟地以滋陰補腎, 以補先天之本;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 用以強壯後天之本;當歸養血補肝;遠志、杏仁宣竅化痰。 本方填補腦髓之力尚嫌不足, 可選加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晶, 以填精補髓。 還可以本方制蜜丸或膏滋以圖緩治, 也可用河車大造丸大補精血。

脾腎兩虛

症狀:表情呆滯, 沉默寡言, 記憶減退, 失認失算, 口齒含糊, 詞不達意, 伴氣短懶言, 肌肉萎縮, 食少納呆, 口涎外溢, 腰膝酸軟,

或四肢不溫, 腹痛喜按, 泄瀉, 舌質淡白, 舌體胖大, 苔白, 或舌紅, 苔少或無苔, 脈沉細弱。

治法:補腎健脾, 益氣生精。

方藥:還少丹。

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滋陰補腎;肉蓯蓉、巴戟天、小茴香溫補腎陽;杜仲、懷牛膝、楮實子補益肝腎;人參、茯苓、山藥、大棗益氣健脾而補後天;遠志、五味子、石菖蒲養心安神開竅。 如見氣短乏力較著, 甚至肌肉萎縮, 可配伍紫河車、阿膠、川斷、杜仲、雞血藤、何首烏、黃芪等以益氣養血。

若脾腎兩虛, 偏于陽虛者, 出現四肢不溫, 形寒肢冷, 五更泄瀉等症, 方用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 再加紫河車、鹿角膠、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 填精補髓。 若伴有腰膝酸軟, 顴紅盜汗, 耳鳴如蟬, 舌瘦質紅, 少苔, 脈弦細數者, 是為肝腎陰虛,

可用知柏地黃丸滋養肝腎。

痰濁蒙竅

症狀:表情呆鈍, 智力衰退, 或哭笑無常, 喃喃自語, 或終日無語, 伴不思飲食, 脘腹、脹痛, 痞滿不適, 口多涎沫, 頭重如裹, 舌質淡, 苔白膩, 脈滑。

治法:健脾化濁, 豁痰開竅。

方藥:洗心湯。

方中人參、甘草益氣;半夏、陳皮健脾化痰;附子協助參、草以助陽氣, 俾正氣健旺則痰濁可除;茯神、酸棗仁寧心安神;石菖蒲芳香開竅;神曲和胃。 脾氣虧虛明顯者, 可加黨參、茯苓、黃芪、白術、山藥、麥芽、砂仁等健脾益氣之晶, 以截生痰之源。 若頭重如裹、哭笑無常、喃喃自語、口多涎沫者, 痰濁壅塞較著, 重用陳皮、半夏, 配伍膽南星、萊菔子、佩蘭、白豆蔻、全瓜蔞、貝母等豁痰理氣之品。 若痰鬱久化火, 蒙蔽清竅, 擾動心神, 症見心煩躁動,

言語顛倒, 歌笑不休, 甚至反喜污穢等, 宜用滌痰湯滌痰開竅, 並加黃芩、黃連、竹瀝以增強清化熱痰之力。

瘀血內阻

症狀:表情遲鈍, 言語不利, 善忘, 易驚恐, 或思維異常, 行為古怪, 伴肌膚甲錯, 口幹不欲飲, 雙目暗晦, 舌質暗或有瘀點瘀斑, 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 開竅醒腦。

方藥:通竅活血湯。

方中麝香芳香開竅, 並活血散結通絡;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大棗、蔥白、生薑散達升騰, 使行血之晶能上達巔頂, 外徹肌膚。 常加石菖蒲、郁金開竅醒腦。 如久病氣血不足, 加黨參、黃芪、熟地、當歸以補益氣血。 瘀血日久,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血虛明顯者, 可加當歸、雞血藤、三七以養血活血。 瘀血日久, 鬱而化熱, 症見頭痛、嘔惡, 舌紅苔黃等, 加丹參、丹皮、夏枯草、竹茹等清熱涼血、清肝和胃之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