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哮證的問診

哮證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 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 呼吸氣促困難, 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古代醫家亦稱之為“呷嗽”“哮吼”“齁?”“哮喘”。 本病的發生, 為宿痰內伏於肺, 複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 以致痰阻氣道, 肺氣上逆所致。 《證治匯補·哮病》說“哮即痰喘之久而常發者, 因內有壅塞之氣, 外有非時之感, 膈有膠固之痰, 三者相合, 閉拒氣道, 搏擊有聲, 發為哮病。 ”哮證的病理因素為痰, 而與肺、脾、腎三髒關係最為密切。 本病長期反復發作, 可由實轉虛, 嚴重時心陽受累可發生“喘脫”危候。 本病總的治則為發時治標,

平時治本, 分別採取祛痰利氣或補肺、健脾、益腎等法。

西醫的過敏性哮喘相當於本病。

(一)問診要點

本病通過問診即可明確診斷。 因哮必兼喘, 哮病久延可發展為經常性的痰喘, 而可將哮列入喘證的範圍, 故應詢間患哮證時間的長短、喘的程席, 以與喘證相鑒別。 同時還應詢間哮喘發作是否為逐漸進展而加重, 緩解時是漸進的亦或突然停止發作, 而與咳喘、支飲等肺系疾患相鑒別。

本病發作時以痰鳴有聲, 呼吸困難, 不能平臥為主證。 故辨證要點應通過問診瞭解誘發的因素、咯痰情況, 及伴隨的全身症狀, 以辨其寒熱。 如天涼受寒易發, 形寒怕冷, 痰少色白為寒證;若咳痰粘稠色黃, 煩悶不安, 汗出面赤屬熱證。 本病在緩解期的辨證要點應通過問診瞭解全身的症狀以辨其屬何髒之虛。

若平素怒風, 自汗, 常易感冒為肺虛;若食少脘痞, 倦怠無力為脾虛, 若平素短氣息促, 腰酸腿軟為腎虛。

(二)發作期分型問診

1.寒哮

問診:呼吸急促, 喉中哮鳴有聲, 胸膈滿悶, 痰少色白, 咯吐不爽, 面色晦滯帶青, 口不渴, 或渴喜熱飲, 天冷或受寒易發, 形寒怕冷。

治法:溫肺散寒, 化痰平喘。 方用射干麻黃東加減。

2.熱哮

問診:氣粗息壅, 喉中痰鳴如吼, 胸高脅脹, 咳嗆陣作, 咳痰色黃或白, 粘濁稠厚, 排吐不利, 煩悶不安, 汗出, 面赤, 口苦, 口渴喜飲, 不惡寒。

治法:清熱宣肺, 化痰定喘。 方用定喘東加味。 痰鳴息湧不得臥, 加葶藶子、廣地龍。

若哮證發作時以痰氣壅實為主, 寒與熱不顯著, 喘咳胸滿,

但坐不得臥, 痰涎壅盛, 喉如曳鋸, 咯痰粘膩難出。 當滌痰利竅, 降氣平喘, 用三子養親湯加厚朴、半夏、杏仁, 另吞皂莢丸, 必要時可予控涎丹瀉其壅痰。

(三)緩解期分型問診

1.肺虛

問診:自汗.怕風, 常易感冒, 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 發作前打嚏, 鼻塞, 流清涕, 氣短聲低, 或喉中常有輕度的哮鳴音, 咳痰清稀色白, 面色晄白。

治法:補肺固衛。 方以玉屏風散加減。

2.脾虛

問診:平素食少脘痞, 大便不實, 或食油膩易於腹瀉, 往往因飲食失當而誘發, 倦怠, 氣短不足以息, 言語無力。

治法:健脾化痰。 方用六君子東加減。

3.腎虛

問診:平素短氣息促, 動則為甚, 吸氣不利, 心慌, 腦轉耳鳴, 腰酸腿軟, 勞累後喘哮易發。 或畏寒, 肢冷, 自汗, 面色蒼白;或顴紅, 煩熱, 汗出粘手。

治法:補腎攝納。 方用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