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兒驚風的問診

驚風是一種以抽搐伴神昏為特徵的證候, 多發於1~5歲小兒, 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本證比較兇險, 變化迅速, 被古代醫家列為四大要證之一, 根據其發病的急緩和臨床證候, 將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大類。 急驚風的病因以外感時邪, 暴受驚恐, 內蘊痰熱為主要因素, 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經。 慢驚風多出現於大病久病之後, 或脾腎素虛者, 病位主要在脾腎肝三經。 急驚風來勢急暴, 多屬實證。 慢驚風起病緩慢, 多屬虛證。 《幼科全書》指出:“驚風有二, 有急有慢, 急驚風為實為熱, 當用涼瀉。 慢驚風為虛為寒, 當用溫補。

”臨床上治療小兒急驚風以清熱, 豁痰、鎮驚、熄風為基本方法。 治療小兒慢驚風則以溫中健脾, 溫陽逐寒、育陰潛陽、柔肝熄風為主要方法。

西醫的小兒高熱驚厥和急性傳染病所引起的驚厥、代謝障礙所引起的驚厥等均屬於驚風範疇。

(一)問診要點

驚風的辨證, 首先要通過問診瞭解引發驚風的原因、病程的長短、發作時的主要表現, 確定驚風的類型。 同時, 要詳細詢問發作時的伴隨症狀, 平素的體質狀態和疾病的症狀, 既往的類似病史, 詳細的病史和問診可為辨證提供重要依據。

本證以抽搐為主症。 急驚風發病時多表現為壯熱, 四肢拘急, 項背強直, 目睛上視, 牙關緊閉, 痰涎壅盛;慢驚風發病時多表現為時抽時止, 或僅表現為面部或肢體局部抽搐,

嗜睡或昏迷, 體溫不高。 據其發病時表現, 辨別急、慢驚風一般不難。 對急驚風要辨別病邪的性質, 辨明病邪在表、在裡;對慢驚風要分清病之臟腑, 明辨陰陽。

(二)急驚風分型問診

1.感受風邪

問診:多見於冬春季節, 起病急, 發熱, 頭痛, 咳嗽, 煩躁, 繼之驚厥, 四肢抽搐, 目睛上視, 牙關緊閉。

治法:疏風清熱, 熄風鎮驚。 方用銀翹散加鉤藤、生石決明等以平肝熄風。

2.感受暑邪

問診:多見於盛夏炎熱季節, 症見壯熱多汗, 頭痛項強, 噁心嘔吐, 煩躁昏睡, 繼之抽搐, 驚厥不已。

治法:祛暑清熱, 開竅鎮驚。 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 抽搐不已加鉤藤、羚羊角、僵蠶等以熄風鎮驚。

3.感受疫邪

問診:多見於夏秋季節, 突然壯熱, 神志昏迷, 或煩躁譫語,

反復抽描, 驚厥不巳, 大便腥臭或夾膿血, 多伴腹痛及嘔吐。

治法:清熱化濕, 解毒熄風。 方用黃連解毒東加減。 抽搐頻繁加鉤藤、全蠍等鎮驚熄風之品。

4.痰食驚風

問診:食少納呆, 腹痛, 嘔吐, 大便秘結, 繼之發熱神呆, 昏迷驚厥, 呼吸氣粗, 喉間痰鳴, 腹部脹滿。

治法:消食導滯, 滌痰鎮驚。 方用玉樞丹合保利丸。

5.驚恐痙厥

問診:多發於受驚之後, 頻作驚惕, 四肢抽搐, 大便色青, 或有發熱。

治法:鎮驚安神。 方用抱龍丸或安神丸。

(三)慢驚風分型問診

1.土虛木亢

問診:精神不振, 嗜唾露睛, 四肢不溫, 大便稀溏, 抽搐無力, 時作時止。

治法:溫運脾陽, 扶土抑木。 方用緩肝理脾東加減。 抽搐頻發加天麻、鉤藤、白芍等以緩解痙攣。

2.脾腎陽虛

問診:精神委靡, 沉睡昏迷,

口鼻氣涼, 額汗涔涔, 四肢厥冷, 手足蠕動, 大便稀薄, 抽搐時作時止。

治法:溫補脾腎, 回陽救逆。 方用固真湯或逐寒蕩驚湯。

3.陰虛風動

問診:虛煩疲憊, 身熱, 手足心熱, 時發抽搐, 肢體拘攣或強宜, 大便於結。

治法:育陰潛陽, 滋水涵木。 方用大定風珠東加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