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溫養法源流及臨床應用

溫法, 就是運用具有辛熱、溫散、補陽作用的藥物以及艾灸等療法以治療寒證的方法, 又稱“祛寒法”“溫裡法”, 為中醫治療八法之一。 養, 攝養、保養、調治、調養是也。 溫養法, 是溫法(溫散、溫運、溫陽、溫補)與調養結合, 兼具散寒扶陽、溫養氣血、溫通經脈、溫暖調養之效, 有溫而不燥、溫和養護的特點。

理論淵源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者溫之”“治寒以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勞者溫之”。 寒邪為六淫邪氣之一。 在東漢以前, 人們認為寒邪是引起疾病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所以寒症受到醫學家的特別重視,

溫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治病的方法離不開汗、吐、下、溫、清、和、消、補八法, 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視扶助人體的陽氣。 如:回陽救逆法的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參附湯等;溫中祛寒法的理中丸、附子理中湯、桂枝人參湯等;溫補心陽法的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等;溫胃降逆法的吳茱萸湯、小半夏湯、大半夏湯等;溫通寒積法的大黃附子湯、及後世溫脾湯等;溫肺化飲法的小青龍湯、厚朴麻黃湯、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溫陽利水法的真武湯、苓桂術甘湯等;溫中祛寒法的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等;溫陽和營法的桂枝湯、桂枝加人參湯等;溫陽解表法的麻黃細辛附子湯、桂枝附子湯等;溫陽固澀法的桃花湯等。

張仲景書中雖然沒有明顯提出“溫法”一詞, 但多處提出了與此相似的概念, 如“複其陽”“急溫之”“當溫之”“當溫其上、灸之”“當與溫藥”“當以溫藥和之”等, 即蘊含溫法的思想。 此思想是《傷寒論》整個治療法則中始終貫穿的基本精神, 並影響後世許多醫家在臨床中重視溫養法的應用。

中醫治痹重溫養

痹病感風寒濕者居多。 《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痹”“所謂痹者, 各以其時, 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素問·舉痛論》說:“因重中於寒, 則痛久矣”, 強調風寒邪在痹病發病中的重要性。

痹病陽虛者居多。 《素問·逆調論篇》:“是人多痹氣也, 陽氣少, 陰氣多, 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

由於風濕類疾病偏於寒濕者多, 體質偏陽虛者多,

是故風濕類疾病治療重用溫養法。 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 用溫陽通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溫腎強骨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用溫脾通痹湯治療系統性硬化症, 用溫養氣血法治療肩周炎、頸椎病、雷諾氏症、產後風濕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屬於血虛寒凝者取得良效。

溫養法臨床應用

溫養法適用於治療寒證, 凡是疾病的症狀具有“寒”的屬性的病證, 統稱寒證。 分表寒證、裡寒證、實寒證、虛寒證。 寒證特點一是生理機能低下, 二是體內的熱量不足。

寒證常見症狀 惡寒喜暖, 面色蒼白, 手腳冰冷, 關節冷痛, 口淡不渴, 痰液清稀, 小便清長,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脈遲或緊。 其中脈微、肢厥尤其重要, 因為脈微肢厥是心寒至極,

心陽欲脫的表現;筋急、囊縮、寒病筋急即四肢痙攣拘急不能屈仲, 囊縮即男子陰囊上縮入腹, 此二症為寒證重症症候。

寒證治療方法 溫裡散寒, 適用於寒邪直中臟腑, 或陽虛內寒而出現的關節冷痛, 身寒肢冷, 脘腹冷痛, 嘔吐泄瀉, 舌淡苔潤, 脈沉遲弱等。 代表方為理中湯、吳茱萸湯等。 若見腰痛水腫, 夜尿頻數等脾腎虛寒, 陽不化水, 水濕氾濫之證, 宜用真武湯、濟生腎氣丸等方。

溫經散寒, 適用於寒邪凝常經絡, 血脈不暢而見的四肢關節冷痛, 膚色紫暗, 面青舌瘀, 脈細而澀等證。 代表方選用當歸四逆湯等。

回陽救逆, 適用於疾病發展到陽氣衰微, 陰寒內盛而見四肢逆冷, 惡寒踡臥, 下利清穀, 冷汗淋漓, 脈微欲絕等。 代表方為四逆湯、參附湯、三附子湯等。

辨證要點 辨別寒熱真假, 溫法使用, 必須針對寒證, 對真熱假寒之證必須仔細辨認, 以免妄用溫熱護法, 導致病勢逆變。

溫法用於寒證, 根據“寒者熱之”的治法, 從生活起居、飲食、服藥等護理均以“溫”之護理。

對陽氣衰微患者, 在使用回陽球逆法同時, 要觀察病人神志、面色、汗情、脈象及四肢回濕情況。 如服藥後, 病人汗出, 四肢轉溫, 脈漸有力, 為陽氣來複, 病趨好轉。 反之, 汗出不止, 厥冷加重, 煩躁不安脈細散無根等, 為病情惡化, 應積極搶救。

服藥護理 溫陽補氣藥, 要文火煎煮, 取汁溫服, 如理中湯、參附湯等;溫經祛寒藥, 需煮沸後再文火煎15~20分鐘, 再取汁溫服, 如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等;對真寒假熱證, 溫藥入口即吐者, 可採用溫藥涼服,以防嘔吐。裡寒證中服溫中散寒藥同時,應注意保暖。對腹痛、嘔吐、泄瀉較甚者,可採用艾灸中脘、關元、足三裡等穴。對嘔吐較劇者,可在服藥前服薑汁幾滴以止嘔。

飲食調護 宜食用性溫的牛、羊肉、桂圓等。也可酌用桂皮、薑、蔥等調味品,以助藥物的溫中散寒之功效。忌食生冷瓜果和涼性之食品。

溫養法可能具有以下作用機理:興奮人體中的各種生理調節代償功能;激動人體生理調節代償功能;調節機體自穩調節機制;扶助機體衰弱或衰竭症狀等。

溫養法既可治療常見病,又可治療疑難雜病,尤其是疑難雜病發展至陽氣虛衰時,能果斷地採用溫陽法治療,往往可使病情轉危為安,轉弱為強。但在臨床上,必須要根據病證的不同而分別採用溫陽救逆法、溫陽通脈法和溫陽散寒、袪濕止痛法等。既要針對病,又要兼顧證,靈活運用方可取得療效。

可採用溫藥涼服,以防嘔吐。裡寒證中服溫中散寒藥同時,應注意保暖。對腹痛、嘔吐、泄瀉較甚者,可採用艾灸中脘、關元、足三裡等穴。對嘔吐較劇者,可在服藥前服薑汁幾滴以止嘔。

飲食調護 宜食用性溫的牛、羊肉、桂圓等。也可酌用桂皮、薑、蔥等調味品,以助藥物的溫中散寒之功效。忌食生冷瓜果和涼性之食品。

溫養法可能具有以下作用機理:興奮人體中的各種生理調節代償功能;激動人體生理調節代償功能;調節機體自穩調節機制;扶助機體衰弱或衰竭症狀等。

溫養法既可治療常見病,又可治療疑難雜病,尤其是疑難雜病發展至陽氣虛衰時,能果斷地採用溫陽法治療,往往可使病情轉危為安,轉弱為強。但在臨床上,必須要根據病證的不同而分別採用溫陽救逆法、溫陽通脈法和溫陽散寒、袪濕止痛法等。既要針對病,又要兼顧證,靈活運用方可取得療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