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也是反映身體的晴雨錶, 只要脾胃有問題就會讓舌苔出現發白的現象。 舌苔是指人舌體背部所散佈的一層苔狀物, 正常情況下薄白而潤。 這種苔狀物的成分相當複雜, 現在的研究一般認為它主要由脫落的舌粘膜角化上皮細胞、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 中華傳統醫學認為舌苔是由胃氣而生, 由舌苔之白黃, 可辨病之寒熱;由舌苔之薄厚和轍痕, 可辨病之重輕;由舌苔之變化, 可辨病之轉化。
舌苔厚、有口氣
一個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 而且有口氣, 一般說明胃有點小問題。

舌苔發黑、黏膩
如果僅見這種異常舌苔而舌邊尖呈正常的淡紅色, 且無其他明顯不適, 有時屬於“染色”現象。 以上情況不屬病態, 不必緊張。
舌苔花剝
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現不規則的一塊塊“地圖樣”改變, 有的地方有薄苔, 有的地方光滑無苔, 這叫“地圖舌”。 此類舌象者如無任何不適感覺, 多屬生理性改變, 不需治療。 如果長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 以前從未見這樣的舌象, 出現“地圖舌”則多屬陰虛表現, 需及時就醫。
舌頭有裂紋
還有的人舌面上出現許多“裂紋”, 多數無舌苔, 稱“裂紋舌”, 如無不適感, 亦屬生理性的, 不需治療, 如在重病後出現裂紋舌, 舌紅無苔, 且有不適感, 亦屬陰虛, 需配合藥物治療。
舌邊有齒印
有的人身軀肥大, 舌體也胖大, 舌邊有齒印,

舌紅、苔厚、便秘
有的人幾天不解大便, 口臭、舌苔厚、舌邊尖紅、尿黃, 此屬胃火盛。 胃中火熱內盛, 濁氣上逆、薰蒸口舌, 故出現口臭、舌苔發黃、熱傷津液、腸道失潤, 故出現大便幹結。 此時可服用大黃、黃連、黃芩、山梔之類中藥清熱瀉火, 在飲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熱性食物, 如辣椒、羊肉等, 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