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養生成為熱門, 走進超市, 龜苓膏、阿膠棗、涼茶等“中藥零食”琳琅滿目。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中藥加零食, 看上去是美味和保健兼得, 可會不會出現副作用呢?
龜苓膏:
龜苓膏所含的中藥成分是龜板和土茯苓, 由於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的保健功效, 再加上入口滑滑潤潤, 很受歡迎。
溫馨提示:龜板屬寒性, 脾胃虛弱者、痛經的女性應少吃, 孕婦慎用。 另外, 吃完龜苓膏別馬上喝茶。
阿膠棗:
阿膠棗, 就是添加了阿膠的紅棗。 阿膠和紅棗都有滋陰、養血、補血的作用, 很受女性朋友的喜愛。 阿膠棗的確有補益的作用,
溫馨提示:但阿膠棗偏溫性, 對體內有濕熱的人不適合。 如果舌苔厚、膩、黃, 大便乾燥, 愛上火, 那就應少吃阿膠棗。

薑糖:
薑糖原是南方小吃, 近年來做成零食也逐漸被北方人接受。
溫馨提示:正因為姜的溫性大, 對於嗓子疼、眼睛乾、大便幹、愛上火的人就不適合了。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人參糖, 雖然人參補氣效果好, 但由於溫性大, 也不適合體質熱、火大的人。
涼茶:
如今的都市人心理壓力大, 再加上大魚大肉、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 讓一類以“去火”為賣點的涼茶飲料很是暢銷。 這類飲料裡添加的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藥成分, 基本上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溫馨提示:對於血壓高、眼睛乾的人來說, 涼茶非常適合;不過, 胃腸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的人, 就不要喝了, 否則只會讓症狀加重。
茯苓餅、薄荷糖:
茯苓餅、薄荷糖等食品也含有中藥成分。 茯苓藥性平和, 基本適用於所有體質的人, 可以放心吃。 至於薄荷糖, 由於其中所含薄荷成分很少, 另外人們一般只會含幾粒潤潤喉, 不會產生明顯的藥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