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 甘蔗性味甘、寒, 入肺、胃經, 有清熱潤燥, 生津止渴之功, 適用于陰虛肺燥所致的咳嗽, 胃陰不足所致的嘔吐, 熱病及暑熱傷陰所致的口幹口渴等。
甘蔗粥
煮制方法用新鮮甘蔗, 榨取甘蔗汁約100—150毫升, 兌水適量, 同粳米煮粥。 粥義解說:甘蔗, 又稱糖梗、稈蔗、薯蔗, 中醫以榨出的汁液入藥, 名蔗漿, 《隨息居飲食譜》言其為“天生複脈湯”。

《本草綱目》言“蔗, 脾之果也。 其漿甘寒, 能瀉火熱......消渴解酒”。 《玉楸藥解》言“蔗漿, 解酒清肺”。 煮粥服食, 對熱病傷陰, 津液不足, 心煩口渴, 肺燥咳嗽, 大便幹結等, 頗有效驗。 對熱病後期胃陰不足, 食欲不振, 納差食少, 胃脘隱痛, 葉或嘔吐等, 也有明顯效果。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 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靜榨汁, 高粱米淘洗乾淨, 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 再加入適量的清水, 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 清熱生津, 養陰潤燥。 適宜於熱痛恢復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