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艾灸肚臍方法步驟
三、艾灸肚臍有什麼作用
艾灸肚臍會上火嗎
1、取用的孔穴不當導致上火
全身的不同孔穴,並非均能與不同的疾病相應,如選用不當,或是作用形式不曾把握好,豈但灸效不能施展,而且在灸時或灸後熱度依然持續回升,並感到厭惡和不適。
2、很多人艾灸後呈現所謂的“上火”
如發熱,高燒,口乾舌燥,便秘便結,眼屎多,黃鼻涕,黃痰,早晨精力亢奮,心煩不安夜不能眠,鼻腔發幹或流鼻血,血壓降低,脾氣火暴,皮膚發癢疹等相似“上火”的景象。 雖說不掃除有真是熱性體質而呈現此景象的,不過極少遇見;更多的人呈現這種景象其實是艾灸補充陽氣後,與體內病邪停止正邪相爭的體現,即是當初很多人所說的惡化發應。
3、艾灸上火後應對措施
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說原來每穴是灸15分鐘,那麼現在就灸10分鐘;增加艾灸退熱的穴位:大椎穴(最好在大椎穴刮痧);增加艾灸引虛火下行的穴位:足三裡、湧泉;用艾葉或鹽水泡腳(也是引虛火下行);睡前用手搓熱湧泉(也是引虛火下行);掐壓太沖穴降肝火;多喝水(最好是蜂蜜水:建議喝紅棗,黃芪,五味子類帶溫補的蜂蜜水,別喝苦寒的黃連蜜,野菊花蜜)。
艾灸肚臍方法步驟
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釐米,以感到溫熱為宜,固定不動。
迴旋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釐米,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復熏灸。
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釐米,像麻雀啄食一樣,上下來回熏灸。
以上三種灸法可迴圈反復施灸。 每天施灸15-30分鐘,皮膚泛紅為度。 每天灸一會兒對身體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灸完後喝一杯白開水。 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後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艾灸肚臍有什麼作用
臍,俗稱肚臍眼。 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 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於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 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
一般來說,灸臍注意事項有三:第一,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第二,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第三,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