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臍的作用?常用艾灸臍方法?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 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 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 血管豐富。 作為腹壁的最後閉合處, 皮膚較薄, 敏感度高, 具有滲透性強、吸收力快等特點。 因屏障功能較差, 在人體又屬相對虛弱之地, 易受涼而染風寒。
艾灸肚臍的作用
有趣的是, 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 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 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 恰好等於0.618, 就是說, 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 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 0.16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
一般來說, 灸臍注意事項有三:
第一, 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
第二, 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第三, 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 否則易燙傷。

常用艾灸臍兩法:
第一法
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釐米左右)施灸, 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 每次灸15~30分鐘, 每日1次, 連灸10次為1療程。 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 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
神闕隔薑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孔, 覆蓋於臍上, 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 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 每次灸15~20分鐘, 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冬至開始灸最好。 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