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產後飲食宜忌的問題, 清朝單南山《胎產指南》雲:“新產之後, 禁膏梁, 遠厚味, 食粥茹蔬, 乃切務也。 ”他還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如剛分娩後不久, 毋令食牛、羊、豬、鵝肉、雞子、面物, 虛人難消化;毋食梨、涼粉、冷菜、涼藥、冷水、豆類等寒涼壅氣之品, 防止血塊凝結;毋多食胡椒、艾、酒, 血塊雖得熱流通, 新血亦不寧, 防崩漏;諸如枳術丸、香砂丸等藥物, 也須謹慎使用, 以防溫燥之性, 重損新血。 這幾個方面的要求, 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產後應忌生冷
產婦由於分娩消耗大量體力, 分娩後體內激素水準下降, 胎兒和胎盤的娩出, 都使得產婦代謝降低, 體質大多從內熱到虛寒。 因此, 中醫主張產後宜溫, 過於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 以利氣血恢復。 若產後進食生冷或寒涼食物, 會不利氣血的充實, 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並且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和瘀血的消散。
一些涼拌菜未經高溫消毒,

適當進食蔬菜水果是有益的。 大多蔬菜只要經過適當的燒煮,
產後忌辛辣溫燥及煙酒
辛辣溫燥食物可助內熱, 使產婦虛火上升, 有可能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等症狀, 也可能通過乳汁使嬰兒內熱加重。 因此, 產婦飲食宜清淡, 產後5~7天應以軟飯、蛋湯等為主, 不要吃過於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例如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茴香、肉桂、酒等辛辣溫燥食物和調味香料。 產後飲酒, 不僅對自身健康不利, 酒精還會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 造成危害。 產後吸煙可因尼古丁抑制乳汁分泌導致母乳不足。

產後忌大補
一味地強調產後多虛而大補是片面的觀點。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對營養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 不適當或過量補充營養品或中藥補品, 反而有害身體。 即使確因產後體虛須用中藥補品, 也要等到產後惡露排出或顏色不再鮮紅再考慮進補。 分娩不久飲桂圓湯是許多地方的習俗,

產後如果惡露排出不暢、下腹隱痛, 可吃一些紅糖水或是益母草煲湯, 或是產複康之類的中藥。 如果沒有這類情況, 就不必吃。 有些體質特別熱的產婦, 反而會因吃了這類活血化瘀的食物或藥物,引起產後出血或便秘。最安全的補法是因人而異,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進補方案。
此外,下列食品應避免食用:
(1)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會影響睡眠及腸胃功能,亦對新生兒不利;

(2)麥乳精,麥乳精是以麥芽為原料生產的,含有麥芽糖和麥芽酚,而麥芽對回奶十分有效,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3)過鹹食品,過多的鹽分會導致浮腫;
(4)酸澀收斂食品,如烏梅、山楂、檸檬、橘、柑等,以免阻滯血行,不利於惡露排出。

總之,產後多虛寒,飲食宜溫,過食生冷不利於氣血恢復;產後多陰血虛,亦不可過食辛辣溫燥及煙酒,以免傷陰耗氣;產後不可盲目進補,要在中醫指導下辨證施補。
反而會因吃了這類活血化瘀的食物或藥物,引起產後出血或便秘。最安全的補法是因人而異,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進補方案。此外,下列食品應避免食用:
(1)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會影響睡眠及腸胃功能,亦對新生兒不利;

(2)麥乳精,麥乳精是以麥芽為原料生產的,含有麥芽糖和麥芽酚,而麥芽對回奶十分有效,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3)過鹹食品,過多的鹽分會導致浮腫;
(4)酸澀收斂食品,如烏梅、山楂、檸檬、橘、柑等,以免阻滯血行,不利於惡露排出。

總之,產後多虛寒,飲食宜溫,過食生冷不利於氣血恢復;產後多陰血虛,亦不可過食辛辣溫燥及煙酒,以免傷陰耗氣;產後不可盲目進補,要在中醫指導下辨證施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