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漂亮必須要養血, 擁有好氣血才能會有好臉色, 可是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氣血情況呢?俗話說知已知彼, 才能百戰百勝, 小編今天就來教你如何通過最親密的大姨媽來看出女人氣血!

月經在西醫, 主要是靠下丘腦-垂體-性腺(卵巢、子宮)軸來調控的, 而在中醫, 月經是靠體內的五臟六腑全力以赴的配合來完成的, 這是中醫整體觀的又一體現。 很多女性朋友都問“我知道養血很重要, 可卻搞不清自己的氣血狀況, 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啊!”其實, 月經及其前後伴隨的症狀也是女性身體內氣血的風向標。
想要瞭解月經是否異常, 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正常的
一般人都知道, 正常月經週期為24-35天, 平均28天, 每次持續時間2-6日。 正常月經出血為30-50毫升。 但中醫對正常月經的定義則不是如此簡單, 除了上述週期特點外, 它對月經的色、質、量均有詳細的要求,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月經特點, 從月經週期、顏色、質地、量與氣味下手, 再結合自己全身的狀況, 就可以判斷整體的氣血水平了。

判斷步驟:
月經週期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週期是多少天, 月經週期是從每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計算到下一次來的第一天。 一般週期提前的。 如果較正常週期早來7天以上, 連續出現2個週期以上的, 這種人體質多屬於血熱或氣虛;週期錯後的, 是比正常週期延後7天, 或40-50天一次的, 多為寒、血虛、氣鬱。
月經顏色、質地
接著就開始觀察月經的顏色和質地。 凡是月經顏色淡、質地稀薄的多跟“虛”有關, 比如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或有痰濕。

凡是月經顏色發黑多跟實、熱、瘀、堵有關, 比如深紅、黯紅、紫紅、紫黑、墨紅, 質地粘稠、或有血塊。
當然, 其中也有例外, 比如寒、熱兩種狀態, 都分虛、實兩個類型。 例如:血熱就還分實熱、虛熱, 同是月經顏色鮮紅, 但實熱伴月經量多, 虛熱伴月經量少。 血寒也分實寒, 虛寒。 實寒的經色暗淡或夾有小血塊, 虛寒的色淡或如黑豆汁。
月經量
觀察月經特點的還有一個指標, 那就是月經的量, 但僅憑來的量的多少, 是無法確定氣血狀況的。

伴隨症狀
除外月經本身的性質外, 月經前後有無頭暈、頭痛、痛經、腹瀉、情緒起伏等等症狀, 也可以用來幫助判斷氣血狀況。比如月經前後容易頭暈,是否是血虛?其實很好判斷,觀察月經就可以了。
頭暈同時伴隨月經量少,色淡。若伴隨面色蒼白,牙齦舌頭淡,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狀則為血虛。若是伴隨胸悶、頭重、食欲差,白帶多,則為脾虛痰濕造成的。
若頭暈,月經量小,色鮮紅,同時會伴心煩易怒、腰膝酸軟,口燥咽幹,顴骨發紅等症狀,則為肝腎陰虛。
痛經也可以區分身體虛實,一般月經前或來時痛,不喜歡按揉,月經來後,血塊出來後痛減的為實痛,多由瘀阻造成的,誘因多為肝氣鬱結或受寒。月經若經期痛,經期後疼痛加重的,小腹綿綿不絕,很喜歡按揉或熱敷的,則為虛痛,多由腎虛、氣血虛引起。

判斷自己身體氣血舉例如下:
第一步,月經週期,45-48天一次 延後(寒、血虛、氣鬱);
第二步,月經量 偏少,點滴即淨(血虛,脾虛,腎虛);
第三步,月經顏色淡紅,淺(血虛,氣虛、脾虛);
第四步,月經質地稀薄,無血塊(血虛,氣虛、脾虛);
第五步,伴隨症狀,月經後偏頭痛,小腹綿綿作痛,喜按揉(腎陰虛,肝陽亢);

全身狀況:平日易腰膝酸軟,全身乏力,頭暈,心悸。吃飯食欲差,容易肚子脹,形寒肢冷。
結論:血虛為主,腎、脾兩虛。
也可以用來幫助判斷氣血狀況。比如月經前後容易頭暈,是否是血虛?其實很好判斷,觀察月經就可以了。頭暈同時伴隨月經量少,色淡。若伴隨面色蒼白,牙齦舌頭淡,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狀則為血虛。若是伴隨胸悶、頭重、食欲差,白帶多,則為脾虛痰濕造成的。
若頭暈,月經量小,色鮮紅,同時會伴心煩易怒、腰膝酸軟,口燥咽幹,顴骨發紅等症狀,則為肝腎陰虛。
痛經也可以區分身體虛實,一般月經前或來時痛,不喜歡按揉,月經來後,血塊出來後痛減的為實痛,多由瘀阻造成的,誘因多為肝氣鬱結或受寒。月經若經期痛,經期後疼痛加重的,小腹綿綿不絕,很喜歡按揉或熱敷的,則為虛痛,多由腎虛、氣血虛引起。

判斷自己身體氣血舉例如下:
第一步,月經週期,45-48天一次 延後(寒、血虛、氣鬱);
第二步,月經量 偏少,點滴即淨(血虛,脾虛,腎虛);
第三步,月經顏色淡紅,淺(血虛,氣虛、脾虛);
第四步,月經質地稀薄,無血塊(血虛,氣虛、脾虛);
第五步,伴隨症狀,月經後偏頭痛,小腹綿綿作痛,喜按揉(腎陰虛,肝陽亢);

全身狀況:平日易腰膝酸軟,全身乏力,頭暈,心悸。吃飯食欲差,容易肚子脹,形寒肢冷。
結論:血虛為主,腎、脾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