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有效健脾胃 夏季養生注意調養脾胃

夏季天氣炎熱, 溫度潮濕, 很容易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的現象, 那麼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該怎麼辦呢?夏季養生要注意調養脾胃, 中醫艾灸是不錯的方法, 下面就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夏季養生注意調養脾胃

中醫認為養生最主要是講究天人相應和順應自然, 所以中醫講究四季養生, 五臟對應五時, 即“春養肝, 夏養心, 秋養肺, 冬養腎, 四季養脾胃”。 從夏季的角度來說, 不僅要顧及心陰的養護, 更要注意調養脾胃, 這是因為:

第一, 從季節特點來講, 大家都知道夏季炎熱, 但還有一個被人忽視的點, 就是濕。

夏天的雨水較多, 一下雨, 水分就蒸發彌散到空氣中, 使人覺得悶熱, 出現喘不過氣、吃東西沒食欲等表現, 這可能就是濕傷脾胃所致。 而另一方面, 悶熱、潮濕的天氣, 很多食物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毒素;細菌等也容易繁殖生長, 所以夏季腹瀉等疾病非常常見。 這些就是中醫說的“外邪侵入”。

第二, 夏天暑濕困脾,導致人的脾胃功能相對於其他季節就較弱, 如果脾胃功能障礙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 造成“內濕”停滯, 進一步影響脾胃的功能。

第三, “脾胃傷則百病由生”, 所以體質較差的人或有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保護脾胃, 比如像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在夏季容易發生意外。

中醫的脾胃其實泛指人體整個消化系統, 《黃帝內經》說,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四肢百骸, 五臟六腑, 都需要脾胃化生的飲食水穀精微來營養。 反過來說, 脾胃傷則百病生, 很多疾病, 比如臉上長痘, 或者消化不良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脾胃出了問題。

實際上, 如果脾胃運化不好, 除了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還會產生內濕。 中醫認為, 濕若不及時祛除就有可能發生變化, 寒化變寒濕, 熱化變濕熱, 以濕熱為例, 濕在人體久留不除就會化熱, 因此, 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一般濕熱分為兩類, 熱重於濕或濕重於熱。 熱重於濕, 熱象更明顯, 表現出舌苔黃膩、口幹口苦口黏、小便黃, 甚至也可出現牙齦腫痛、大便乾燥等症狀, 治療上以清熱為主;濕重於熱, 濕象更明顯一些, 有頭重腳輕、口苦口黏等表現。 臨床上, 還需要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對脾胃功能進行綜合判斷。

小編提醒:由於艾灸以火熏灸, 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 另一方面, 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 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

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 禁忌較多, 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 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