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降糖藥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降糖藥嗎?很多剛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還不深, 覺得糖尿病作為一種疾病一定離不開藥物, 又擔心降糖藥有副作用, 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影響, 對服藥比較排斥。 那麼, 是否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吃降糖藥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解答。

一、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降糖藥嗎?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降糖藥物應根據患者情況而定, 考慮的因素主要有空腹和餐後血糖水準、體重、飲食和運動情況、年齡等。 總體的目標應該是血糖控制達標、體重和營養狀態良好,

血壓、血脂正常、心理狀態良好。

在血糖不能很快通過飲食和運動調節過來的特殊時期, 用藥物來幫幫忙也沒關係, 只要血糖在理想範圍內, 將來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就會少。

因為糖尿病不是太難的病, 難就難在它的併發症上面。 所以預防併發症就是很關鍵的。 用不用藥不是根本目的, 控制好血糖, 不發生併發症或讓併發症出現得更晚才是目的。

在臨床上, 根據病情輕重將糖尿病分為輕、中、重三類。 輕型糖尿病, 僅見血糖輕度升高, 無併發症或併發症較輕, 屬胰島功能損傷較輕階段。 中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較高, 出現一個及多個併發症, 屬於胰島功能損害較重階段。 重型糖尿病, 即血糖非常高, 並且血糖波動較大甚至常在小於3.1mmol/L或大於20mmol/L之間波動,

此階段併發症較多且病情嚴重, 病情難以控制, 病人往往可因併發症致殘致亡。 此階段亦屬胰島細胞嚴重衰竭階段。

對於輕型和中型糖尿病人, 其治療目標不僅要平穩控制血糖, 還要最大限度地修復其已受損傷的胰島B細胞, 爭取能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復, 人體的糖代謝紊亂狀態就會得以很好地糾正。 這些糖尿病人是有可能不必終生用藥的。 對於重型糖尿病人來說, 其治療目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 使之平穩, 控制併發症的進一步發生發展, 避免因併發症致殘致亡。

現在有許多的糖尿病治療專家都主張對早期的糖尿病病人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使胰島功能得到適當休息, 等血糖、尿糖完全控制正常後逐步減少胰島素最後完全停用胰島素,

有很多病人就此恢復正常, 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 用口服降糖藥或中藥治療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 其基礎治療方案還包括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 如果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血糖可以控制達標就可以不需服用降糖藥物, 但如果不能達標則應服藥。

另外, 飲食和運動治療也不能過度, 部分病人因過分擔心降糖藥物的副作用而過度控制飲食造成體重顯著下降、營養不良、精神萎靡同樣也違背了糖尿病的治療原則。

二、降糖藥有副作用嗎?

對於藥物的副作用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 從廣義上講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

沒有副作用藥物是不存在的, 可以說宣傳某種藥物無副作用就等於說它沒有治療作用, 副作用一般來說是因為藥物的治療作用而產生的人們不希望出現的藥物作用, 所以只要您有藥物的適應症, 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藥物的治療作用而不應該過度考慮藥物的副作用, 有其適應症而服藥我們獲得的主要是藥物的治療作用而不是副作用。

三、糖尿病人需要終身用藥嗎?

糖尿病能否真正實現不必終生服藥, 不能一概而論,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糖尿病可不必終生用藥, 並不代表不必終生治療。 科學飲食和運動療法也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法。 有些胰島功能損害較輕或經科學系統治療, 胰島功能得以較好恢復的糖尿病人,

僅僅靠運動和飲食控制病情, 也能達到平穩控制血糖的目標。 這樣的療法, 有效且無毒副作用, 是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法。 這就是“糖尿病人不必終生用藥”的科學含義。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希望有一種最先進的辦法或特效藥物, 來根治糖尿病。 其實, 人類醫學發展到今天, 還沒有辦法能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如果能得到較好治療, 其關鍵要體現個體化的科學合理治療, 即針對不同病人不同的具體情況和發病特點, 應用針對性很強的治療方案。 千人一方既不能取得好的臨床效果, 又可能造成對機體的危害。

糖尿病發病原因複雜, 受損害器官廣泛, 併發症多, 致殘、致死率高, 增加了治療的困難性和複雜性, 也給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應用科學合理的個性化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品質,而且具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也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特效”療法。

對於占5%左右的1型糖尿病人來說,要終生給予胰島素替代治療,同時根據其生長發育、營養、活動量等情況,採取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療法,使其血糖控制在理想水準,從而避免併發症對機體的危害。

對於占糖尿病發病人群95%左右的2型糖尿病人來說,如果給予正規、科學的醫學干預,可能有相當部分的2型糖尿病人可不必終生用藥,僅靠科學運動和科學飲食療法,就能實現控制血糖和病情的目的。

養生之道網導讀:

智能胰島素貼,消除糖尿病人注射之苦!對於依賴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注射胰島素是一種痛苦,有時忘記注射或者注射的劑量出錯又會出現不良反應。現在糖尿病人的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美國一項新研究發明了智慧胰島素貼,它可以感知並迅速釋放胰島素。下面一起來瞭解下這個智慧胰島素貼吧。

智能胰島素貼:消除糖尿病人注射之苦。

糖尿病患者要忍受反復注射胰島素的痛苦,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UNC)的一項新發明或將結束這種折磨。研究人員創造出第一個“智慧胰島素貼”,這個薄薄的、不足硬幣大小的智慧貼佈滿了100多個睫毛大小的“微型針頭”,裡面充滿了微量胰島素,當血糖水準過高時,它可以感知並迅速釋放胰島素。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研究發現,新型無痛貼能夠在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身上持續作用長達9個小時。雖然在用於糖尿病患者之前,智慧貼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但它已經顯示了巨大的前景。

糖尿病影響了全世界3.87億人,這一數字到2035年會增加到5.92億。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人需要定期紮指取血檢測血糖水準並注射胰島素,這個過程很痛苦卻並不十分精確。注射錯誤劑量的藥物能夠導致失明、截肢、昏迷甚至死亡。

論文作者、UNC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谷震(音)博士稱,這種由無毒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的無痛智慧貼能方便快速起到作用,個性化對待糖尿病患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為消除可能的人為錯誤,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閉環系統”,在血糖檢測設備和控制胰島素設備之間建立直接聯繫。他們模擬“人體天然胰島素發電機”β細胞的工作原理——在小囊泡中生產和存儲胰島素,像報警中心那樣感知血糖濃度的增加以及釋放信號來釋放胰島素。

實現人工囊泡的功能依靠兩種很容易找到的天然材料:一是透明質酸(HA),很多化妝品都含有這種天然成分;二是診斷中常用的一種有機化合物——2硝基咪唑類(NI)。他們將兩種材料組合成一種新型分子,一端親水一端疏水。很多這種分子混合後自組裝成一個比人類頭髮的寬度還小100倍的囊泡,其中被插入固體胰島素和專門感知葡萄糖的酶。當血糖升高,葡萄糖進入人工囊泡,酶轉化葡萄糖酸消耗氧氣,缺氧使得疏水NI分子變成親水性,囊泡破裂後將胰島素推入皮下毛細血管中。

由於小鼠沒有人類對胰島素那麼敏感,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在患者身上實驗,“智慧胰島素貼”持續維持血糖水準的時間可能更長。他們的目標是讓患者隔上幾天換一貼。

也給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應用科學合理的個性化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品質,而且具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也就是患者所期望的“特效”療法。

對於占5%左右的1型糖尿病人來說,要終生給予胰島素替代治療,同時根據其生長發育、營養、活動量等情況,採取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療法,使其血糖控制在理想水準,從而避免併發症對機體的危害。

對於占糖尿病發病人群95%左右的2型糖尿病人來說,如果給予正規、科學的醫學干預,可能有相當部分的2型糖尿病人可不必終生用藥,僅靠科學運動和科學飲食療法,就能實現控制血糖和病情的目的。

養生之道網導讀:

智能胰島素貼,消除糖尿病人注射之苦!對於依賴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注射胰島素是一種痛苦,有時忘記注射或者注射的劑量出錯又會出現不良反應。現在糖尿病人的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美國一項新研究發明了智慧胰島素貼,它可以感知並迅速釋放胰島素。下面一起來瞭解下這個智慧胰島素貼吧。

智能胰島素貼:消除糖尿病人注射之苦。

糖尿病患者要忍受反復注射胰島素的痛苦,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UNC)的一項新發明或將結束這種折磨。研究人員創造出第一個“智慧胰島素貼”,這個薄薄的、不足硬幣大小的智慧貼佈滿了100多個睫毛大小的“微型針頭”,裡面充滿了微量胰島素,當血糖水準過高時,它可以感知並迅速釋放胰島素。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研究發現,新型無痛貼能夠在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身上持續作用長達9個小時。雖然在用於糖尿病患者之前,智慧貼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但它已經顯示了巨大的前景。

糖尿病影響了全世界3.87億人,這一數字到2035年會增加到5.92億。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人需要定期紮指取血檢測血糖水準並注射胰島素,這個過程很痛苦卻並不十分精確。注射錯誤劑量的藥物能夠導致失明、截肢、昏迷甚至死亡。

論文作者、UNC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谷震(音)博士稱,這種由無毒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的無痛智慧貼能方便快速起到作用,個性化對待糖尿病患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為消除可能的人為錯誤,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閉環系統”,在血糖檢測設備和控制胰島素設備之間建立直接聯繫。他們模擬“人體天然胰島素發電機”β細胞的工作原理——在小囊泡中生產和存儲胰島素,像報警中心那樣感知血糖濃度的增加以及釋放信號來釋放胰島素。

實現人工囊泡的功能依靠兩種很容易找到的天然材料:一是透明質酸(HA),很多化妝品都含有這種天然成分;二是診斷中常用的一種有機化合物——2硝基咪唑類(NI)。他們將兩種材料組合成一種新型分子,一端親水一端疏水。很多這種分子混合後自組裝成一個比人類頭髮的寬度還小100倍的囊泡,其中被插入固體胰島素和專門感知葡萄糖的酶。當血糖升高,葡萄糖進入人工囊泡,酶轉化葡萄糖酸消耗氧氣,缺氧使得疏水NI分子變成親水性,囊泡破裂後將胰島素推入皮下毛細血管中。

由於小鼠沒有人類對胰島素那麼敏感,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在患者身上實驗,“智慧胰島素貼”持續維持血糖水準的時間可能更長。他們的目標是讓患者隔上幾天換一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