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和傷科理筋手法的一種。 用兩手固定住某一關節部位的兩端(主要是頸, 肩, 肘, 腕, 膝, 踝等較大的關節), 並從兩端搖動關節部, 作迴旋運動, 以加強關節的活動能力。
搖法
①針刺手法名。 指出針時搖動針體的方法。 《針經指南》列為十四法之一:“搖者, 凡瀉時欲出針, 必須動搖而出是也。 ”用於瀉法。 本法源於《靈樞·官能》:“搖大其穴。 ”
②推拿手法名。 見《諸病源候論·風痹候》。 是活動關節的方法。 《保赤推拿法》:“搖者, 或於四肢及頸腰部關節。 ”有調和氣血、滑利關節等作用。 緩慢地搖動又稱運法, 大幅度地轉搖又稱盤法。
搖法
使關節產生被動性的環形運動,
[動作要領]
(1)頭頸部搖法, 病人取坐位, 術者立於一側, 一手扶住病人頭頂, 另一手托其下頜雙手相對用力作同一方向的環形運動, 使病人頭頸得以環轉搖動。 肩關節搖法, 患者坐位, 術者以一手扶住病人肩部, 另一手托握住病人腕部或肘部, 然後搖動肩關節, 使之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運動。 髖關節搖法, 患者仰臥, 術者以一手握其踝部, 另一手扶按在其膝部, 使病人屈膝屈髖, 此時術者雙手協調動作, 使髖關節做環形運動。
(2)踝關節搖法:病人仰臥, 術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 另一手握住踝趾關節處, 使踝關節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轉運動。
[作用]
具有滑利關節, 疏筋通絡, 預防和解除粘連, 改善關節運動功能等作用。
[適用部位]
本法主要適用於四肢關節、頸項、腰部等。
[臨床應用]
常用於頸椎病、落枕、肩周炎、四肢關節扭挫傷等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