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高爾夫運動, 其實你們在球場打球都沒有真正的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出來。 你知道在高爾夫球場注意哪幾點可以發揮你全部的實力嗎?小編今天就教你們怎麼開發自己的潛能
開球重點:讓球落在球道上
我的球技在受傷前後的最大差別, 就是距離。 以前年輕力壯, 也喜歡用力摧, 所以開球轟出300碼不是問題。 現在換了人工髖關節, 雙腳肌力也沒完全恢復, 想摧也沒辦法摧, 開球距離大概折損了20碼左右。
不過,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現在因為不能摧, 揮桿動作變得更加順暢,
順應你當天的球
我的正常球路是直球, 所以當我站上梯台時, 通常都會以直球來讓球落在球道上;因為對我來說, 這是成功率最高的球路。 不過, 每個人每天的狀況其實都不盡相同, 即使職業選手也一樣。 有時候當我站上第一洞開球台, 做出正常的揮桿動作。
結果開出的卻是左弧球(或右弧球)時;那麼, 當我走到第二洞開球台時, 我還是會「順著感覺走」。 還是做出正常的揮桿動作, 且預設這一球會是和第一洞相同的左弧球(或右弧球), 所以在瞄準時就會偏右(或偏左)一點, 預留球轉彎的空間。
我絕對不會在第一洞開完球後, 就鑽牛角尖地思考到底是哪部分的動作出錯, 並試著去修正回來。 這只會讓你的開球反而陷入混亂, 影響整場比賽的表現。 如果你要修正, 也要等打完這一輪球之後, 再到練習場去調整。
在比賽進行的18洞過程裡, 專注於以你的正常揮桿與當天的球路, 穩穩地讓球落在球道上就好。
節奏是關鍵
我現在的開球揮桿動作, 和受傷前並沒有什麼改變, 唯一不同的是揮桿節奏更平順, 感覺更輕鬆。 你也應該如此, 只用七八分力, 專注於做出完整且流暢的揮桿動作就好, 讓桿頭通過球, 而非去擊打它。
要提醒你的是, 許多業餘球友一想到不要用力, 就會完全忘記身體的轉動, 而僅僅用雙手輕輕打。
但是一旦實際擊球, 就會使出吃奶力氣猛打, 動作完全走樣, 收桿東倒西歪。 如果你的實際揮桿和空揮桿完全不同, 那空揮桿的意義到底何在?所以, 在球位旁空揮桿抓到感覺後, 實際擊球時, 複製完全相同的動作就好。
練習扎實觸球的感覺
絕對不是用力摧就能將球開遠, 而是要讓桿面以甜蜜點扎實觸球, 才能開出理想的距離與穩定性。 當我在教學生時, 我會要求他們最長只能用到九號鐵擊球, 因為只用短鐵他們才不會在乎距離, 而專注於去體會扎實觸球的感覺。
而我自己練球時, 都會用沙坑桿練習打20碼的距離, 每次練個300顆, 專注於以桿面的同一點觸球。 當你掌握到短桿或鐵桿扎實觸球的感覺後, 再把相同的感覺複製到開球上。
1號木杆打法的五個注意事項
(1)選定目標點。 即對將球停在球道的哪個位置的思考, 可以提高注意力, 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
(2)避開障礙區。 如果在停球區域有沙坑等障礙區, 那麼停球點必須選在離障礙區的地方, 即使方向有些偏離也不會落入障礙區。
(3)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並做好收杆動作。 特別是在第一洞開球時, 在比賽中有許多人在盯著自己, 難免有些緊張, 這時揮杆速度加快而身體會失去平衡, 做出錯誤收杆動作。 這時想著自己能夠做出如職業選手般完美的收杆動作,
(4)不要被“距離”所誘惑。 當球洞距離很長、自己覺得標準杆上果嶺有些困難或其他球友已開球開得很遠時, 不要被距離誘惑。 也就是說, 這時千萬不能發力, 仍然按照自己的揮杆節奏去打, 效果反而會更好。
(5)在球洞環境相對較差、要保證球的安全性, 要選擇杆身相對短的球杆。 球洞距離短但地形環境差時, 根本沒有必要用1號木杆開球, 這時第一要考慮的不是距離而是安全。 這時絕對禁止用1號木杆輕打, 要做半揮杆或四分之三揮杆。
總結:你們現在會在高爾夫球場發揮自己全部的球技了嗎?高爾夫指南:很多的人不是因為打不好球或者天生不適合打, 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在球場開發自己的潛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