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蛇串瘡的病因與診斷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皰, 呈帶狀分佈, 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因皮損狀如蛇行, 故名蛇串瘡;因每多纏腰而發, 故又稱纏腰火丹;本病又稱之為火帶瘡、蛇丹、蜘蛛瘡等。 清·《外科大成·纏腰火丹》稱此症“俗名蛇串瘡, 初生於腰, 紫赤如疹, 或起水皰, 痛如火燎。 。 以成簇水皰, 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佈, 伴刺痛為臨床特徵。 多見於成年人, 好發於春秋季節。 相當於西醫的帶狀皰疹。

病因病機

本病多為情志內傷, 肝鬱氣滯, 久而化火, 肝經火毒, 外溢肌膚而發;或飲食不節, 脾失健運, 濕邪內生, 蘊而化熱,

濕熱內蘊, 外溢肌膚而生;或感染毒邪, 濕熱火毒蘊結于肌膚而成。 年老體虛者, 常因血虛肝旺, 濕熱毒盛, 氣血凝滯, 以致疼痛劇烈, 病程遷延。

診斷

一般先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欲不振, 以及患部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症狀, 但亦有無前驅症狀即發疹者。 經l一3天后, 患部發生不規則的紅斑, 繼而出現多數和成簇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 迅速變為水皰, 聚集一處或數處, 排列成帶狀, 水皰往往成批發生, 簇間隔以正常皮膚。 皰液透明, 5—7天后轉為渾濁, 或部分破潰、糜爛和滲液, 最後乾燥結痂, 再經數日, 痂皮脫落而愈。 少數患者, 不發出典型水皰, 僅僅出現紅斑、丘疹, 或大皰, 或血皰, 或壞死;岩瘤患者或年老體弱者可在局部發疹後數日內,

全身發生類似於水痘樣皮疹, 常伴高熱, 可併發肺、腦損害, 病情嚴重, 可致死亡。 一般在發疹的局部, 常伴有署核腫痛。

皮疹多發生於身體一側, 不超過正中線, 但有時在患部對側, 亦可出現少數皮疹。 皮損好發於腰肋、胸部、頭面、頸部, 亦可見於四肢、陰部及眼、鼻、口等處。

疼痛為本病的特徵之一, 疼痛的程度可因年蛉、發病部位、損害輕重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兒童患者沒有疼痛或疼痛輕微, 年齡愈大疼痛愈重;頭面部較其他部位疼痛劇烈;皮疹為出血或壞死者, 往往疼痛嚴重。 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後, 仍遺留神經疼痛, 持續數月之久。

本病若發生在眼部, 可有角膜水皰、潰瘍, 愈後可因疤痕而影響視力, 嚴重者可引起失明、腦炎,

甚至死亡。 若發生在耳部, 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皰疹、患側面癱及輕重不等的耳鳴、耳聾等症狀。 此外, 少數患者還可有運動麻痹、腦炎等。

病程在兒童及青年人, 一般2—3周, 老年人約3—4周。 愈後很少復發。

鑒別診斷

一、熱瘡多發生於皮膚粘膜交界處, 皮疹為針尖至綠豆大小的水皰, 常為一群, 1周左右痊癒, 但易復發。

二、漆瘡、膏藥風發病前有明確的接觸史, 皮疹發生在接觸部位, 與神經分佈無關。 無疼痛, 自覺灼熱、瘙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