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黃水瘡的病因與診斷

黃水瘡, 又稱滴膿瘡、天皰瘡, 是一種發於皮膚、有傳染性的化膿性皮膚病。 《外科正宗·黃水瘡》雲:“黃水瘡于頭面耳項忽生黃泡, 破流脂水, 頃刻沿開, 多生痛癢。 ”其特點是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現膿皰、膿痂:多發于夏秋季節, 好發于兒重, 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 易在托兒所, 幼稚園或家庭中傳播流行。 相當於西醫的膿皰瘡,

病因病機

夏秋季節, 氣候炎熱, 濕熱交蒸, 暑濕熱海客於肌膚.以至氣機不暢、汗液疏泄障礙, 濕熱毒邪壅遏, 薰蒸肌膚而成;若小兒機體虛弱, 肌膚嬌嫩, 腠理不固, 汗多濕重, 調護不當, 暑濕毒邪侵襲,

更易導致本病的發生。 反復發作者, 濕熱邪毒久羈, 可致脾虛失運。

診斷

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也可蔓延全身。

皮損初起為散在性紅斑或丘疹, 很快變為水皰, 形如米粒至黃豆大小, 迅速化膿混濁變為膿皰, 周圍繞以輕度紅暈, 膿皰開始豐滿緊張, 數小時或1—2天后膿液沉積, 形成半月狀積膿現象, 此時, 皰壁薄而鬆弛, 易於破裂, 破後露出濕潤而潮紅的糜爛瘡面, 流出黃水, 乾燥後形成黃色膿痂, 然後痂皮逐漸脫落而愈, 愈後不留疤痕。 若膿液流溢他處, 可引起新的膿皰。

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一般無全身症狀, 但皮損廣泛而嚴重者, 可伴有發熱、畏寒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腫痛, 易併發腎炎、敗血症,

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長短不定, 少數可延至數月。

鑒別診斷

一、水痘多見於冬春季, 發病前常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 皮損為綠豆至黃豆大小、形態較一致的水皰, 向心性分佈, 化膿與膿痂輕微, 索侵及粘膜。

二、膿窩瘡常因虱病、疥瘡、濕疹、蟲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 膿皰壁較厚, 破後凹陷成窩, 結成厚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