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癮疹的病因與鑒別

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風團, 時隱時現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 《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要訣》雲:“此證俗名鬼飯疙瘩, 由汗出受風, 或露臥乘涼, 風邪多中表虛之人。

初起皮膚作癢, 次發扁疙瘩, 形如豆辦, 堆累成片, 日癢甚者, 宜服秦艽牛蒂湯, 夜癢重者, 宜當歸飲子服之。 ”本病以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 發無定處, 驟起驟退, 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為臨床特徵。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老幼都可罹患, 約有15%~20%的人一生中發生過本病。 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者驟發速愈, 慢性者可反復發作。 中醫古代文獻又稱風瘩癌、風疹塊、風疹等。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

病因病機

本病總因稟賦不耐, 人體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 可因衛外不固, 風寒、風熱之邪客於肌表;或因腸胃濕熱郁於肌膚;或因氣血不足, 虛風內生;或因情志內傷, 沖任不調, 肝腎不足, 而致風邪搏結於肌膚而發病。

診斷

皮膚上突然出現風團, 色白或紅或正常膚色;大小不等, 形態不一;局部出現, 或泛發全身, 或稀疏散在, 或密集成片;發無定時, 但以傍晚為多。 風團成批出現, 時隱時現, 持續時間長短不一, 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 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部分患者一天反復發作多次。 自覺劇癢、燒灼或刺痛。 部分患者, 搔抓後隨手起條索狀風團;少數患者, 在急性發作期, 出現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慌心悸。

急性者, 發病急來勢猛, 風團驟然而起, 迅速消退, 瘙癢隨之而止;慢性者, 反復發作, 經久不愈, 病期多在l一2個月以上, 甚至更久。

鑒別診斷

一、水疥好發于兒童, 多見於春夏秋季, 好發部位為四肢、腰腹部、臀部, 典型皮損為紡錘形丘疹, 色紅, 長軸與皮紋平行, 中央常有針尖大小的紅斑或水皰, 瘙癢劇烈。

二、貓眼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春秋季多見, 好發於手足背、掌底、四肢伸側等處, 皮損呈多形性, 有紅斑、丘疹、風團、水皰、大皰等, 常兩種以上皮損同時存在, 典型皮損為貓眼, 即虹彩狀, 色暗紅或紫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