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爛疔的病因與診斷

爛疔是一種發於皮肉之間, 易於腐爛, 病勢兇險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備急千金要方》雲:“爛疔其狀色稍黑, 有白瘢, 瘡中潰有膿水流出, 瘡形大小如匙面。 ”《諸病源候論·丁瘡候》雲:“亦有肉突起, 如魚眼之狀, 赤黑, 慘痛徹骨, 久結皆變至爛成瘡, 瘡下深孔如大針穿之狀……令人惡寒, 四肢強痛, ……一二日瘡形便變焦黑色, 腫大光起, 根硬強, 全不得近……”本病多見於農民和士兵, 發病者有手足等部位的創傷和泥土髒物等接觸史, 發病急驟, 皮肉腐敗, 腐爛卸脫, 容易合併走黃, 危及生命。 相當於西醫的氣性壞疽。

病因病機

多因皮肉破損,

接觸潮濕泥土, 感染特殊毒氣, 加之濕熱火毒內蘊, 以致毒凝肌膚, 氣血凝滯, 熱勝肉腐而成。 濕熱火毒熾盛, 熱勝肉腐, 毒氣彌漫, 則易併發走黃之症。

診斷

本病好發於四肢暴露部位, 常有外傷史, 傷口深且常夾雜潮濕泥土。

潛伏期一般為l一4天, 最短為6—8小時。

初起患肢有沉重、包紮過緊感, 繼則出現“脹裂樣”疼痛, 四肢皮膚高度水腫, 緊張光亮, 按之凹陷, 不能即起, 腫脹迅速, 蔓延成片, 狀如丹毒, 皮膚呈灰白, 或棕黃, 或如紫銅色。 1一2天后, 腫脹疼痛劇烈, 皮膚上出現許多含暗紅色液體的小水皰, 積聚融合成數個大水皰。 瘡面略帶凹陷, 形如匙面, 按之發局部有握雪音。 潰後有淺棕色濕濁稀薄膿水, 混雜氣泡, 氣味臭穢。 此後, 腐肉大片脫落,

瘡口較大。

初起即伴有高熱(40℃以上), 寒戰, 頭痛, 嘔惡, 煩躁, 極度疲乏, 大量汗出, 食欲不振,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甚或神昏譫語, 面色蒼白, 四肢厥冷, 黃疽, 是為走黃之徵象, 可危及生命。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可增高至15X10的9次方每L一20X10的9次方每L以上, 血紅細胞數及血紅蛋, 白含量明顯低於正常, 並可呈進行性下降。 局部膿液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可發現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和大量紅、白細胞。 X線檢查見氣泡陰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