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屬於慢性肝病發展的終末期, 除了藥對肝硬化本身及其引起的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重視之外, 還應該對引起肝硬化的根本原因給予足夠重視。 因為, 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肝硬化的控制及預後都影響較大。
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其檢查方法也不同:
肝炎後肝硬化
肝炎後肝硬化有明確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史和(或)血清病毒標記物陽性, 需要查是否血清HBV(乙肝病毒)或HCV(丙肝病毒)標誌物, 如果陽性, 尚需要進一步檢測其病毒複製程度, 如HBV DNA或HCV RNA複製拷貝數。
血吸蟲肝硬化
血吸蟲引起的肝硬化則有明確的血吸蟲感染史或疫水接觸史,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有長期大量飲酒史, 一般超過5年, 每天飲酒超過乙醇量40g, 即50度白酒2兩以上。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除了谷醯轉肽酶(GGT)明顯增高外, 抗線粒體抗體約95%陽性。
心源性肝硬化
心源性肝硬化患者可有心臟病史, 如縮窄性心包炎、右心功能不全、持續體循環淤血表現等, 應注意做心超等心功能檢查。
藥物性肝硬化
藥物性肝硬化患者大多有長期使用損傷肝臟藥物的經歷。
此外, 還有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有抗核抗體等多種自身抗體陽性;遺傳代謝性肝硬化如肝豆狀核變性有角膜K-F環和血清銅藍蛋白明顯降低;鐵負荷過多的血色病性肝硬化可結合血清轉鐵蛋白及轉鐵蛋白飽和度等檢查做出病因學診斷;脂肪性肝硬化多有長期脂肪肝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