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耳瘺的病因病理

耳瘺一般指先天性耳前瘺管, 是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 為第一、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融合不全的遺跡, 遺傳特徵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瘺管開口多位於耳輪腳前, 少數可在耳廓之三角窩或耳甲腔部。 先天性耳前瘺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 一般無症狀。 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自瘺口溢出, 局部感癢不適。 無症狀或無感染者可不作處理。 局部搔癢、有分泌物溢出者, 宜行手術切除。

病因病理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為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1、2鰓弓的6個小丘樣結節融合不良或第1鰓溝封閉不全所致,

國內抽樣調查, 其發生率達1.2%, 可一側或雙側發病, 單側和雙側之比約為4:1。 男女之比約為17:1。

瘺管的開口很小, 多位於耳輪腳前部, 其次為耳輪腳基部、耳前部。 大多數可見於這3個部位, 少數可在耳廓之三角窩或耳甲腔部。 另一端為盲管。 瘺管深淺長短不一, 通常在1—1.5cm, 可見分支, 常見分支三處:上方一支有的擴展至耳輪內上約0.5cm處;另一支可延伸至耳輪腳;下方一支擴大呈囊袋, 感染後的囊袋全被破壞, 粘連纖維素或肉芽組織增生, 其表皮往往呈暗紅色, 有的深入耳廓軟骨內, 有的可深展入外耳道深部, 或向外到達乳突表面。 管腔壁為複層鱗狀上皮, 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病理肉眼觀, 皮膚標本表面有瘺管口, 瘺管為分支或彎曲盲管狀結構。 管壁為纖維結締組織, 內覆複層鱗狀上皮, 或假複層纖維柱狀上皮, 有時兩者兼有, 或伴有慢性炎症。 深部管壁內有的有彈力軟骨。 外口為皮膚上一個小凹, 擠壓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樣物, 有微臭。 感染時, 局部紅腫、疼痛、溢膿液, 重者, 周圍組織腫脹, 皮膚可以潰破成多個漏孔。 排膿後, 炎症消退, 可暫時癒合, 但常反復發作, 形成疤痕, 多見於耳屏前上方髮際附近, 瘺管深長者, 可影響耳道軟骨部及耳廓, 一般不波及耳後溝及耳道骨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