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牽偏視的辨證論治

本病雖因風邪中經絡而發, 但由內風引起者, 亦不少見。 其發病又多與痰阻、氣滯、血瘀等相關。 因此, 臨證時應根據局部與全身病情辨證論治, 目的在於祛邪通絡, 使氣血運行複常。 此外, 還可以配合針刺以提高療效。

一、內治

1、衛外失固風邪中絡

主證:黑睛猝然偏斜, 轉動受限, 視一為二, 起病多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等表證。

證候分析:由於衛外失固, 風邪乘虛人中, 邪滯經絡, 則氣血運行不暢, 筋肉失於濡養而遲緩不用, 故致黑睛猝然偏斜。 風邪外襲, 先傷肌表, 因而初起常有惡寒發熱等表證。

治法:疏風通絡,

扶正祛邪。

方藥:小續命東加減。 原方用麻黃、防風、防己、杏仁、生薑辛溫發散, 祛風通絡;人參、附子、桂心、川芎、芍藥、甘草益氣助陽, 調理氣血, 匡扶正氣;黃芩苦寒, 監製風藥辛燥動火之弊, 並防止風邪人裡化熱。 若系風熱為患, 于方中去姜、桂、附, 酌加生石膏、生地、秦艽、桑枝等, 即成辛涼疏風, 清熱通絡之劑。

2、肝血不足風中絡脈

主證:眼部主症具備, 患者面色無華, 平素頭暈耳鳴, 舌淡脈細, 起病有惡寒、發熱之類表證。

證候分析:肝血虧虛, 血不上榮頭面則面色無華, 頭暈耳鳴, 舌淡。 血少不充血脈, 故脈細。 絡脈空虛, 風邪乘虛人中, 以致起病見表證。 風邪壅滯血脈, 血行不利, 筋肉失養而不用, 因而黑睛猝偏不得轉動。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養血當歸地黃東加減。

原方以當歸、川芎、熟地、芍藥養血活血;槁本、防風、白芷、細辛祛風散邪。 若見外風引動內風之象, 宜去槁本、細辛, 酌加菊花、白蒺藜、僵蠶、全蠍、鉤藤祛風平肝。

3、脾虛濕盛風痰阻絡

主證:眼症同前, 患者平素食少納呆, 泛吐痰涎, 舌苔厚膩, 脈弦滑。

證候分析:脾虛濕停, 濕濁化痰, 故平素食少納呆, 泛吐痰涎。 複感風邪, 風邪挾痰上壅, 阻滯脈絡, 氣血不行, 則筋肉失養而遲緩不用, 黑睛猝然偏斜。 苔厚膩, 脈弦滑亦屬風痰之象。

治法:健脾化痰, 祛風通絡。

方藥:六君子湯合正容東加減。 前方健脾益氣, 除濕化痰。 後方中白附子、膽星、法夏、僵蠶祛除風痰;羌活、防風、秦艽、松節祛風除濕, 疏通經絡;甘草和中益氣。 兩方合用, 扶正祛邪, 有標本同治之功。

由於氣血為風痰所阻, 筋脈失養, 故方中尚宜加入當歸、赤芍等養血活血。

4、肝陽化風挾痰上擾

主證:黑睛突然偏斜不動, 患者素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症, 舌紅苔黃, 脈弦細或弦滑。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則筋骨失養, 故腰膝酸軟。 陰虛陽亢, 故頭暈耳鳴, 失眠多夢。

肝陽偏亢, 升動太過則動風。 風陽煎灼津液則生痰, 風痰上壅, 竄擾經絡, 血脈渙散, 故見黑睛猝然偏斜, 甚至口眼歪斜。 舌紅苔黃, 脈弦細或弦滑, 為陰虛陽亢, 肝風挾痰之象。

治法:平肝潛陽, 化痰熄風。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 原方重在乎肝潛陽熄風, 宜再加膽南星、天竺黃、僵蠶、全蠍、浙貝母之類, 以增強熄風化痰通絡的作用。

5、氣虛血滯絡脈瘀阻

主證:患者有中風病史,

後遺目珠偏視,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或肢體麻木不仁, 面色萎黃, 舌質淡或有瘀斑, 苔白, 脈細。

證候分析:中風病後正氣虧虛, 後遺之絡脈瘀阻未除, 故仍見珠偏眼斜口歪, 甚至半身不遂, 肢體麻木不仁。 因氣虛不能運血上榮, 致面色萎黃, 血不得充盈, 故舌淡脈細。 舌有瘀斑為血瘀之象。 因無裡熱, 故見白苔。

治法:益氣活血, 化瘀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減。 方中重用黃芪益氣;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活血化瘀通絡。 若再加白附子、僵蠶、全蠍等, 更可消除中風後遺留於絡脈之風痰, 促使氣血運行複常。

二、針刺療法

採用本療法能縮短療程, 提高療效。

常用穴:睛明、瞳子膠、承泣、四白、絲竹空、太陽、攢竹、頰車、地倉、合穀、太沖、行間、風池。

每次局部取2—3穴, 遠端循經配1—2穴。 斜向左者, 針刺右側;斜向右者, 針刺左側。

三、手法治療

目珠偏斜日久, 或偏斜嚴重, 服藥、針刺等無效者, 可考慮手術矯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