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果有兩個你想交往的人, 一個經常愁眉苦臉, 總覺得和世界有深仇大恨, 另一個笑顏如花, 而且能感染別人, 你願意和誰在一起?人總是喜歡去靠近那些讓人高興快樂的事, 同理, 人也喜歡接近那些正能量的, 能帶來歡聲笑語, 愉悅享受的人。
十多年前, 我一個同事, 以一年的工資一舉購進了一件白色的皮草, 每天招搖過市美得冒泡。 要知道那時候人們的消費觀可沒有現在這麼開放, 這絕對是爆炸性新聞。 單位有些平日省吃儉用的大姐大嫂們看不過去了, “這圖的是什麼啊?”
我同事很淡定,
女人愛對別人的穿戴講東講西, 其實本質都是羡慕和嫉妒。 每天數著銅板花, 啥都捨不得買, 弄得灰頭土臉的“賢妻良母”看見這種敗家娘們——尤其是敗家娘們居然挺被老公疼的——就眼裡冒火, 心頭發苦, 不指點一二簡直就發洩不了心頭的悶火。
不信, 晚上回到家, 她們肯定會對自己的老公說:你看人家老公給買了件皮草, 一萬多, 你看你, 小氣得要死... ...抱怨完了, 也不耽誤她們明天上班繼續“打擊”那個敗家女:“你這麼過日子可不行, 得節約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買了, 肉疼;不買, 心疼。
我喜歡和她在一起, 因為無論日子如何, 都不會把自己變得苦大仇恨, 穿了件新衣就能高興幾天。 別人總以為是她打扮得美, 所以拴住了老公的心, 但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 誰不願意和那麼容易快樂的人在一起呢?你給她一分陽光, 她還你十分燦爛, 這簡直就是一個叫人著迷的遊戲。
有位男士給我寫信, 說老婆很讓他頭疼。 不是因為他老婆不好, 而是太好了, 太賢慧了, 把錢都往他和孩子身上花, 自己樸素得跟文革中期的婦女差不多。 他說家裡不是沒錢, 他每次出門回來都給她買衣服、化妝品, 可她都不用, 也不穿。 讓她雇保姆也不雇, 說不放心, 什麼都自己來, 日益變得大媽氣質濃郁。 他是個很講生活品質的人,
即便如此, 他也忍了, 可她還抱怨。 抱怨自己辛苦、勞碌命, 抱怨他不體貼。 可他覺得自己該做的都做了, 是她不領情而已。
說到最後, 我聽懂了他的潛臺詞是:她要是這樣下去, 對不起, 我只能嫌棄她了。
站在女人的立場, 我當然要對他進行開解:你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她善良賢慧總是好事, 至於生活品質和習慣問題, 可以慢慢培養帶動, 抱怨只是習慣性的想讓他感激, 並沒有別的意思, 裝聽不見算了... ...但同為女人, 我對她也恨鐵不成鋼:你幹嘛要這麼活著呀, 明明可以過得更好卻非要含辛茹苦, 還誰都不感激,
我真恨不得把她抓到面前好好給她洗下腦。
我也不是沒有給這樣的女人洗過腦, 有人和我抱怨男人沒良心, 不感謝自己的付出, 我說你不需要對他那麼好, 你要先知道怎麼對自己好, 可她又說了, 我願意對他好, 只要他也對我好——完全是個閉環。
這樣的婦女很難改變。 她們奉獻、犧牲, 甭管生活需要不需要, 總之她們給自己找到這麼個定位就不肯放棄了。 她們缺乏享受生活的能力, 內心沉重, 不快樂, 全身散發著極大的負能量, 干擾影響到伴侶的感受, 這無形中又抹殺了自己的一部分貢獻。
她們幹了一些對生活幫助不大, 沒什麼意義的事情。 然後企圖在這些沒意義的事情中尋找到自己的意義, 就難免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和這個故事配對的還有我聽到的另外一個故事, 只是這次講述者換成了一個女人。
她說自己的丈夫哪都好, 唯一不滿意的是他對未來沒什麼規劃, 生活的也比較隨意, 這讓她感覺到很緊張, 她希望以後的日子能多點保障。 可他就是不喜歡她那種一分錢掰兩半花的節儉方式, 他覺得兩個人都有工作能力, 有必要的積蓄就可以了, 不必太焦慮未來。
完全相左的生活態度使兩個人之間始終在發生碰撞。 她覺得他為自己考慮的少, 他覺得她總是在控制他。
“他是這樣的人, 戀愛的時候沒發現嗎?”我問她。 她說沒有啊, 相反還覺得他樂觀開朗, 她自己是一個挺嚴肅的人, 和他在一起剛好互補。
對, 她不巧說中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一個人最強大的魅力就是他身上所具備的感染力,當初她能喜歡他,就是因為他周身散發著正能量,她不由自主地向他靠近,如向日葵始終朝向太陽。而為什麼當初的優點變成了今天的缺點,他沒有變,是她的標準在變化。
進入婚姻,他還是他,他在享受生活,而她,也變成了最初的自己,被生活享受。
現在有句話經常被提起:女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怎麼好?好到什麼程度才是合理的?這些技術性問題很少被人提起,僅僅只是停留在要打扮、要敢花錢這個層面上,未觸及問題的核心。
對自己好一點,不是要超越自己能力去浪費和消耗,而是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點美好細節,不焦慮明天,也不悔恨昨天,始終立足今天,做一個能令自己快樂,也能令別人快樂的人。
是人都知道應該對自己好,為何女人卻總是跑偏。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們缺乏自我,解決不了我是誰,我為誰而活的問題。所以女人很容易在男人那裡找存在感,無論是賢慧還是節約,都只是她們想實現自我的一種途徑。但這種途徑並不會自動補全她們內心的安全感,相反,還會帶來委屈和不滿。
她們總是出發,卻找不到回程。迷失在半路。
男人通常都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更自我,更懂得怎樣對自己好。這點值得女性去效仿。
人生如逆旅,每個人都是過客,而且必將歸於一個終點。不要儲存快樂,我們只需要為自己手上的每一天做出交代,今天如果能開心,就不要把它帶到明天去享受。
一個人最強大的魅力就是他身上所具備的感染力,當初她能喜歡他,就是因為他周身散發著正能量,她不由自主地向他靠近,如向日葵始終朝向太陽。而為什麼當初的優點變成了今天的缺點,他沒有變,是她的標準在變化。進入婚姻,他還是他,他在享受生活,而她,也變成了最初的自己,被生活享受。
現在有句話經常被提起:女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怎麼好?好到什麼程度才是合理的?這些技術性問題很少被人提起,僅僅只是停留在要打扮、要敢花錢這個層面上,未觸及問題的核心。
對自己好一點,不是要超越自己能力去浪費和消耗,而是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點美好細節,不焦慮明天,也不悔恨昨天,始終立足今天,做一個能令自己快樂,也能令別人快樂的人。
是人都知道應該對自己好,為何女人卻總是跑偏。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們缺乏自我,解決不了我是誰,我為誰而活的問題。所以女人很容易在男人那裡找存在感,無論是賢慧還是節約,都只是她們想實現自我的一種途徑。但這種途徑並不會自動補全她們內心的安全感,相反,還會帶來委屈和不滿。
她們總是出發,卻找不到回程。迷失在半路。
男人通常都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更自我,更懂得怎樣對自己好。這點值得女性去效仿。
人生如逆旅,每個人都是過客,而且必將歸於一個終點。不要儲存快樂,我們只需要為自己手上的每一天做出交代,今天如果能開心,就不要把它帶到明天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