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怎麼治風濕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處方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和關節周圍非感染性炎症為主, 能引起關節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從分析病因、病症以及提供中藥處方。

1、肝脾腎氣血虧虛為病本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纏綿反復, 其病程長, 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為稟賦素虛, 肝腎虧虛, 陽氣不足, 腠理不密, 衛外不固, 以致風、寒、濕邪乘虛而入, 流注經絡、關節, 阻礙氣血運行而發病。 《素問·痹論》所述, “病久而不去者, 內舍於其合也”, “骨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腎。 ”腎主骨, 肝主筋, 筋骨關節皆賴肝腎精血濡養。

邪客筋骨, 筋損傷肝, 骨損傷腎, 肝腎損傷則筋骨失養, 肌肉不充, 而致關節拘急掣痛, 屈伸不利, 甚則導致肌萎、筋縮、骨損、關節畸形僵硬、行動艱難等功能嚴重障礙。 脾主肌肉, 運化水濕, 脾虛則痰濕內生, 濕痰互結, 肆虐作祟, 流淫肌肉經脈可見體重節腫、關節積液等, 所以肝腎脾氣血虧虛是本病的主要內在因素。 又因為病情纏綿, 反復發作, 必有外邪為之引動, 風寒濕熱之邪的反復侵襲, 深入經隧、骨骱, 經脈不利而成瘀血, 濕濁粘滯而成痰飲, 痰瘀交阻則留著關節, 瘀阻經絡, 形成骨節僵硬腫脹、畸形, 日久難複。 故曰本病以肝脾腎虧虛為其本, 風寒濕熱痰瘀為其標, 經脈痹阻不利、氣血瘀阻不通為其病理機制, 病變機制可歸納為“虛、邪、瘀”三者。

2、調補脾胃氣血為治本大法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頑固, 病程長久, 病因以肝脾腎虧虛為病本, 風寒濕熱痰瘀為其標, 經脈痹阻不利、氣血瘀阻不通為其病理, 故治療上以滋補肝腎、補氣益血、調補脾胃為主, 佐以清熱毒、祛濕濁、祛瘀血、化痰濁、搜風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療大法。 補腎以仙茅、仙靈脾、螞蟻、杜仲、菟絲子、牛膝為主, 同時辨陰陽之虧虛而分別選加, 偏陰虛加女貞子、龜板, 偏陽虛加附片、肉桂、補骨脂;養肝宜用熟地、當歸、白芍、木瓜、雞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氣選黃芪、白術、黨參、山藥。 肝脾腎同健, 則痹病自殲;祛風用威靈仙、全蟲、烏梢蛇、桂枝等;清熱毒祛濕濁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蒼術、黃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絡用當歸、川芎、丹參、雞血藤、白芥子、僵蠶等;活絡止痛用絡石藤、海風藤、清風藤,

甚者用麝香、馬錢子、蜈蚣、全蠍、細辛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