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油膏和箍圍藥的應用

油膏和箍圍藥都是瘡瘍和皮膚病常用的劑型, 分述於後。

油膏:就是將藥物研成極細末加油類調製或和油類煎熬製成, 俗稱軟膏。 調製油膏可用羊脂、豬脂、香油或豆油, 以及黃蠟、白蠟、凡士林等。 其優點是柔軟、滑潤、無扳硬粘著不舒的感覺, 對身體任何部位都適用。 尤其對患部在凹陷折縫之處, 使用油膏更為舒適。 在瘡瘍科的舯瘍和潰瘍階段應用, 在皮膚科應用更廣泛。 其用法;瘡瘍因病情性質不同, 油膏的方劑組成也各有所異, 臨床運用應有所選擇。 例如, 陽證腫瘍常用金黃油膏、玉露油膏, 半陰半陽證的腫瘍,

常用沖和油膏, 潰瘍新肉不生者, 用生肌玉紅膏、紫革膏等。 固有活血解毒、養血潤膚、生肌收口之功, 也適用於水火燙傷, 腐肉未脫, 新肉未生之時。 另外, 生肌白玉膏適用於潰瘍腐肉已脫, 新肉生長遲緩者。 生肌橡皮膏, 除有生肌收口功用外, 還有長度之功, 適用於生肌長皮遲緩者, 或皮膚皸裂症。 皮膚病常用的油膏也很多, 如瘋油膏有潤燥殺蟲止癢之功, 適用於牛皮癬、慢性濕疹以及皮膚乾燥作癢或皸裂症等。 青黛散油膏, 有清熱解毒、收濕止癢之功, 適用於急性濕疹、漆瘡等皮膚搔癢有滲液的病症。

箍圍藥:又稱敷貼, 是用具有活血解毒、收束瘡毒作用的藥粉製成的劑型。 可促使初起的瘡瘍消散, 使已成形的瘡瘍縮小而局限,

達到早日膿成毒泄, 瘡瘍潰後, 餘腫未消者, 亦可用它來解毒消腫。 適應範圍:瘡瘍初起、成膿和潰後, 腫而不聚, 或有結塊不消散和不成膿者, 均可選用。 用法:因箍圍藥有寒、熱不同, 如玉露散, 金黃散藥性寒涼, 功能清熱解毒, 活血消腫, 可用於瘡瘍紅, 腫、熱、痛的一切陽證, 陰毒內消散有溫經散寒、破堅化痰之功, 適用于一切陰證腫塥, 沖和膏能行氣活血止痛、散瘀消腫, 用於半陰半陽證。 將藥粉和液體調製成糊狀, 隨病情變化, 具體應用。 如用醋調, 能散瘀解毒;用酒調, 溫經通絡、助行藥力, 用蔥、薑、韭、蒜搗汁調, 取其辛香散邪、活血通絡;用菊花汁、銀花露調, 取其清涼解毒以消腫, 用雞蛋清、蜂蜜、飴糖調, 不刺激皮膚、作用持久, 用動、植物油類調,
取其潤澤肌膚, 不刺激傷口, 保持藥粉濕潤、藥效持久。 敷貼方法:瘡瘍初起, 為促其消散, 應敷滿整個紅腫部位, 毒已結聚, 為促其膿成, 四周宜厚、中心宜薄, 潰後餘腫未消, 宜敷於患處四周腫脹部位, 潰口部位空著, 以利泄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