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自測“傷寒”或“副傷寒”病

傷寒及副傷寒是傷寒及副傷寒桿菌(沙門氏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 主要的表現為持續性發熱, 玫瑰疹, 肝脾腫大等特徵, 可有腸出血、腸穿孔等合併症。

本病也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有與傷寒病人的接觸歷史, 持續發熱, 表情淡漠, 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 面色泛白, 不思飲食, 光想睡覺, 有時比較煩躁, 發燒熱度高, 脈搏反而慢, 肚子脹氣, 舌苔厚。 發熱後的第6~9天會在胸腹部出現幾個十幾個粉紅色充血性皮疹, 叫做“玫瑰疹”。 年紀越小, 症狀越不典型, 如果發病急, 病程短, 可不出現脈緩, 皮疹等, 會拉肚子, 得病過程中要注意合併症,

要仔細觀察大便, 如出現便血, 可能是腸出血, 患兒突然腹疼加劇, 可能是腸穿孔, 如果發熱時脈搏非但不慢反而加快, 要注意中毒性心肌炎的發生。 如孩子具有以上表現, 即應高度懷疑傷寒和副傷寒病。

治療主要是隔離病孩, 臥床休息, 不宜大量使用退熱劑, 忌用止瀉劑, 抗生素可選用氯黴素, SMZco每天每公斤體重30~50mg, 或是氨苄青黴素每天每公斤體重100~200mg;初診為腸穿孔要行外科手術治療, 腸出血可用維生素K等止血藥, 發現心肌炎除臥床休息外要加用營養心肌藥物, 待症狀消失。 脫離解脫要等大便培養兩次陰性以上才行。

預防主要是加強患兒糞便的管理, 保護水源不受污染, 注意飲食衛生, 飯前便後洗手, 不吃不潔淨的食物。

診斷傷寒的檢測手段有哪些?

傷寒是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傳染源是病人及帶菌者。 病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的大小便排出體外, 主要通過污染的手、食具、食物、水及蒼蠅而傳播。

傷寒的化驗診斷主要依靠細菌培養。 早期以血液培養為主, 後期才以糞、尿培養為主, 骨髓培養在整個病程中陽性率均高, 復發時血培養又可陽性。

此外還可作血清肥達氏試驗, 它是檢測病人血清中有無傷寒桿菌的抗體及其抗體效價的高低來輔助診斷傷寒的。 通常傷寒病人自發病後第一週末、第二周初這一試驗即可出現陽性, 第四周陽性率可高達90%。 最好是作“雙份血清”試驗, 觀察效價上升趨勢, 更有診斷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