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吸蟲蟲卵如何形成肉芽腫

肉芽腫形成和發展的病理過程與蟲卵的發育有密切關係。 蟲卵尚未成熟時, 其周圍的宿主組織無反應或輕微的反應。 當蟲卵內毛蚴成熟後, 其分泌的酶、蛋白質及糖等物質稱可溶性蟲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 可誘發肉芽腫反應。 sea透過卵殼微孔緩慢釋放, 致敏t細胞, 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後, 刺激致敏的t細胞產生各種淋巴因數。 研究結果表明:巨噬細胞吞噬sea, 然後將處理過的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th), 同時分泌白細胞介素1(il-1), 啟動th, 使產生各種淋巴因數, 其中白細胞介素2(il-2)促進t細胞各亞群的增生; γ-干擾素增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除上述釋放的淋巴因數外, 還有嗜酸性粒細胞刺激素(esp)、成纖維細胞刺激因數(fsf)、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數(mif)等吸引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等彙集到蟲卵周圍, 形成肉芽腫, 又稱蟲卵結節。

日本血吸蟲產出蟲卵常成簇沉積於組織內, 所以蟲卵肉芽腫的體積大, 其細胞成分中, 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多, 並有漿細胞。 肉芽腫常出現中心壞死, 稱嗜酸性膿腫。 在蟲卵周圍常常可見到抗原抗體複合物反應, 稱何博禮現象(hoeppli phenomen )。 用蘇木素伊紅染色的肝切片標本中, 在蟲卵周圍有紅色放射狀物質。 日本血吸蟲蟲卵肉芽腫的形成機制在動物研究的結果表明, 是t細胞介導的ⅳ型變態反應。

隨著病程發展, 卵內毛蚴死亡,

其毒素作用逐漸消失, 壞死物質被吸收, 蟲卵破裂或鈣化, 其周圍繞以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異物巨細胞, 最後類上皮細胞變為成纖維細胞, 並產生膠原纖維, 肉芽腫逐漸發生纖維化, 形成疤痕組織。

蟲卵肉芽腫的形成是宿主對致病因數的一種免疫應答。 一方面通過肉芽腫反應將蟲卵破壞清除, 並能隔離和清除蟲卵釋放的抗原, 減少血液迴圈中抗原抗體複合物的形成和對機體的損害;另一方面, 肉芽腫反應破壞了宿主正常組織, 不斷生成的蟲卵肉芽腫形成相互連接的疤痕, 導致幹線型肝硬變及腸壁纖維化等一系列病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