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旋毛蟲病的病理變化

旋毛蟲病(trichinellosis, trichinosis)的病原體是旋毛形線蟲, 簡稱旋毛蟲, 寄生於豬、野豬、鼠、熊等多種動物及人體內。 成蟲和幼蟲分別寄生於同一宿主的小腸和肌肉內。 旋毛蟲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蟲幼蟲囊包的豬肉或其他動物肉類而感染。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在急性期有發熱、眼瞼水腫、皮疹等過敏反應, 繼之出現肌肉劇烈疼痛、四肢酸困乏力等症狀, 重症患者可因併發症而死亡。

旋毛蟲病的病理變化有哪些

1、侵入期(小腸期):約半數病人于感染後1周內有噁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痛、腹瀉、乏力、畏寒、發熱等。 腹痛以上腹和臍周為主,

呈隱痛或燒的感。 腹瀉日3~6次, 稀便或水樣便。 無裡急後重。 本期持續1周左右。

2、幼蟲移行期(2~3周):主要表現為發熱(38~40℃)、肌痛、水腫和皮疹等。 約80%以上的病人有發熱, 熱型以弛張型居多, 次為稽留型或不規則低熱, 熱程持續2~4周, 重者可達2個月, 伴乏力、頭痛、畏寒、出汗等。 肌痛多與發熱同時或繼發熱、水腫之後出現, 為全身性, 以腓腸肌和四肢為著, 常呈強迫屈曲狀, 嚴重者累及咽喉肌, 可引起咀嚼、吞咽和語言障礙、聲音嘶啞等。 並可累及心肌和中樞神經系統, 導致心力衰竭和腦膜腦炎。 水腫多從眼瞼開始, 漸擴展至面及四肢, 重者波及全身, 以下肢為重, 可有腹水。 部分患者可有皮疹, 多與發熱同時出現, 好發於胸、背、下肢、上肢等部位。

皮疹為多形性, 可為斑丘疹、蕁麻疹或猩紅熱樣等, 少數有色素沉著。 皮疹出現率各地報告差別頗大, 高者可達76%。 除極重型病例外, 血中嗜酸粒細胞常顯著增多。

3、包囊形成期(感染後1~2月):全身症狀減輕、發熱消退, 但肌肉酸痛、消瘦、乏力可持續較久。 重症患者呈惡液質、脫水虛脫、心肌炎、肺炎等而死亡。 病死率可達3%~9%。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