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丹毒的辨證論治

風熱火毒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頭面部, 伴有惡寒或寒戰, 高熱, 頭痛, 全身不適, 噁心嘔吐, 納呆, 口渴, 咽幹, 小便黃赤, 大便幹結。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或洪數。

【治法】 清熱涼血解毒, 佐以祛風。

【方藥】

1.主方普濟消毒飲(李東垣方, 錄自《醫方集解》)加減

處方:黃芩、牛蒡子、柴胡、玄參、牡丹皮各12克, 黃連、桔梗、升麻各9克, 連翹、板藍根各15克, 水牛角30克(先煎), 生甘草5克, 薄荷5克(後下)。 水煎服, 每日1劑。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片, 口服, 每次3片, 每日3次, 溫開水送服。

(2)清開靈口服液, 口服, 每次1支(10毫升), 每日3次, 溫開水送服。

(3)雙黃連注射液, 每次3.6克,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肝膽火盛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脅下腰胯部, 成大片狀。 伴有發熱, 惡寒, 口苦, 咽幹, 目赤, 胸脅部疼痛, 小便短赤,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黃或黃膩, 脈弦數或弦滑數。

【治法】 瀉肝火, 利濕熱。

【方藥】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 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澤瀉、木通、牡丹皮各12克, 車前子15克, 生地黃25克, 生甘草5克, 水牛角30克(先煎), 生大黃12克(後下)。 水煎服, 每日l劑。

2.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口服, 每次6克, 每日3次, 溫開水送服。

(2)雙黃連注射液, 每次3.6克,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3)龍膽瀉肝顆粒, 口服, 每次1~2包(4~8克), 每日2次, 溫開水送服。

火毒挾濕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小腿、足背部, 或並見水皰、大皰。 伴有惡寒,

發熱, 疲倦乏力, 頭痛, 納呆。 舌質紅, 苔黃膩, 脈濡數。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銀花、連翹各15克, 牡丹皮、牛膝各12克, 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 水牛角30克(先煎)。 水煎服, 每日1劑。

2.中成藥雙黃連注射液, 每次3.6克,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熱毒內陷型

【證見】 病勢急驟, 除有皮疹之表現外(以發於頭面部者較易發生邪毒內攻), 並見寒戰, 高熱, 煩躁, 神昏, 譫語。 舌質紅絳, 苔黃或黃糙, 脈洪數或弦滑數或沉而數。

【治法】 瀉火解毒, 清熱涼血。

【方藥】

1.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水牛角60克(先煎), 生地黃、金銀花各3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赤芍、連翹各15克, 黃芩、玄參、梔子各12克, 牡丹皮、知母各9克,

黃連、生甘草各6克。 水煎服, 每日1~2劑。

2.中成藥

(1)紫雪丹或新雪丹, 口服, 每次1~2瓶, 每日2~3次, 溫開水送服。

(2)清開靈注射液, 每次20毫升, 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濕熱夾瘀型

【證見】 皮疹反復發作, 或形成象皮腫者, 伴時有發熱, 疲倦乏力, 肢體沉重, 納呆。 舌質黯紅, 或有瘀斑, 舌苔黃膩, 脈濡數或澀。

【治法】 清熱利濕, 化瘀通絡。

【方藥】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薜、澤瀉、木瓜、忍冬藤、絲瓜絡、赤芍各15克, 牡丹皮、通草、防己、蒼術各12克, 生薏苡仁30克, 滑石2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堅腫難消者, 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 乳香、沒藥各9克等。

2.中成藥

(1)複方丹參片, 口服, 每次4片, 每日3次, 溫開水送服, 適用于慢性復發性丹毒非急性發作。

(2)複方丹參注射液,
每次20毫升, 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10—15日為1個療程。

3.單方驗方

(1)蒼術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蒼術1000克, 加水連熬3次, 取汁, 慢火煎成濃膏, 加蜂蜜250克, 調和成膏。 每次服1匙, 每日2次, 溫開水沖化服。 適用于慢性復發性丹毒非急性發作。

(2)蒼術防己澤瀉升麻丸(顧伯康《中醫外科學》)。

處方:蒼術、防己、澤瀉各60克, 升麻30克, 共研細末, 水泛為丸。 每次9克, 每日2次, 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適用於大腳風(即已形成象皮腿)者, 可常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