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主動脈縮窄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

絕大多數主動脈縮窄的部位是在主動脈峽部, 按主動脈縮窄段與動脈韌帶或動脈導管的解剖學關係, 可分為導管前型和導管後型二類。

導管前型主動脈縮窄:縮窄段位於動脈韌帶或動脈導管的近端, 此型比較少見。 主動脈縮窄段可能較長。 多數病例動脈導管未閉合。 縮窄程度嚴重者, 右心室排出的血流經肺動脈和未閉動脈導管進入降主動脈, 供應軀體下半部, 側支迴圈較不發達。 導管前型主動脈縮窄病例約近半數併有其它心臟血管先天性畸形, 在嬰幼兒期即可因心力衰竭致死, 因此Bonnet在早年曾稱此型為嬰兒型主動脈縮窄。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此型比較常見。 典型的病例主動脈縮窄段位於左鎖骨下動脈起點處遠端的峽部主動脈, 多數病例動脈導管已閉合。 縮窄病變短而局限位於動脈韌帶的遠端或緊鄰部位。 縮窄近、遠端主動脈常呈現不同程度的擴大。 縮窄段近、遠端主動脈之間形成豐富的側支迴圈。 動脈導管未閉合的病例, 經動脈導管血流方向取決於降主動脈和肺動脈壓力的差異。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病例約25~40%主動脈瓣呈雙瓣葉型, 但一般不併有其它嚴重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 多數病人可生長入成年期。 因此早年Bonnet稱此型為成年型主動脈縮窄。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病例, 縮窄段近、遠端主動脈之間的側支迴圈在胎兒期即開始形成,

以增加狹窄段遠端的血液供應, 縮窄程度嚴重且動脈導管已閉合者, 側支迴圈更為豐富。 側支迴圈主要來自擴大的兩側鎖骨下動脈及其胸廓內動脈, 頸肋幹、頸橫動脈、甲狀頸幹、肩胛上動脈、肩胛下動脈、最上肋間動脈、胸外側動脈、肌膈動脈、腹壁上動脈、脊髓前動脈等分支。 有時鎖骨下動脈極度擴大形似動脈瘤。 參與形成側支迴圈的肋間動脈主要是第4~7對肋間動脈。 僅在鎖骨下動脈併有狹窄或主動脈縮窄段位於鎖骨下動脈的近端等少見的情況下, 頸總動脈才參與側支迴圈的形成。 極少數病例主動脈縮窄段位於胸降主動脈中下段或腹主動脈, 則縮窄病變涉及的範圍較長,
病變部位上方的主動脈逐步細小, 側支迴圈不發達, 也不典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