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
曾有連續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產史。 每次流產多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 多數是期妊娠階段, 流產經過相似‘應瞭解有無人工流產(包括吸宮術、鉗刮術或引產術)、早產、急產或手術助產(包括吸引產、產鉗助產)史, 生殖系統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卵巢腫瘤等), 以及慢性病史(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糖尿病、貧血1JLl髒病、高血壓、慢性腎炎、紅斑性狼瘡等)。 還應瞭解配偶的生殖功能與病史(如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二)症狀與體征:
可無明顯症狀。 或有月經不調, 如月經先期、後期、先後不定期、月經過多、過少或經期延長,
1.遺傳學檢查:夫婦雙方染色體檢查, 如發現染色體結構異常, 如易位、斷裂、倒置或缺失, 應根據遺傳學原理計算子代染色體異常的幾率, 供患者參考並作抉擇。 如再次妊娠, 應取羊水作胎兒染色體分析。 此外, 在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G6PD缺乏症等)高發地區, 應對夫婦雙方進行常規檢查, 必要時還可作基因診斷。
2.生殖系統檢查:通過B型超聲顯像、子宮造影、官腔鏡等瞭解盆腔器官, 子宮形。 態、大小, 以及子宮內膜的情況。 可進行診斷性刮宮或在官腔鏡下取活檢,
3.配偶精液檢查:瞭解精子的數目、活動率與活動力、正常與異常形態的比例等。 如精於數目過少, 活動力低下, 或異常形態的精於比例>20%9或精液液化時間過長, 則應
進一步檢查原因。 通過男性生殖系統檢查, 瞭解有無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4.內分泌學檢查:垂體激素(包括FSH、LH、PRL)、卵巢激素(E2、P、T)狽『定, 可採用放射免疫法(RIA)、酶聯免疫法(ELISA)或化學發光法。 對多囊性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的診斷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結合基礎體溫測定,
5.病原體檢查:有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炎者, 應取官頸分泌物培養, 檢測支原體、衣原體、細菌等。 對弓形蟲、病毒的檢查可通過問接的抗體測定(Torch)。
6.免疫學檢查:包括封閉性抗體、自身/同種抗體(在本節“先兆流產的輔助檢查”中已述)。
7.其他:根據病史與症狀, 對心、肝、腎、凝血功能等進行檢測。 此外, 有研究表明, 精神心理因素對反復自然流產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許多患者有抑鬱、焦慮、恐懼等表現。 可採用通用的心理量表進行個性1J6理狀態的評估(如艾森克個性問卷、症狀自評量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