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耳炎病因病理

(一)局限性迷路炎(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亦稱迷路瘺管(fistula of labyrinth)。 多因膽脂瘤或慢性骨炎破壞迷路骨壁, 形成瘺管, 使中耳與迷路骨內膜或外淋巴腔相通。

多表現陣發性眩暈, 偶伴有噁心、嘔吐。 眩暈多在頭或體位變動、壓迫耳屏或耳內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時發作。 發作時患側迷路處於刺激興奮狀態, 眼震方向多向患側。 聽力有不同程度減退, 多為傳導性聾, 如病變位於鼓岬處可呈混合性聾。 瘺管試驗誘發出眩暈和眼球偏斜, 為瘺管試驗陽性。 若瘺管為病理組織堵塞可為陰性。 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二)漿液性迷路炎(serous labyrinthitis)是以漿液或漿液纖維素滲出為主的內耳彌漫性非化膿性炎症疾病或炎性反應。

中耳炎的細菌毒素或感染經迷路瘺管、蝸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徑侵入或刺激內耳, 產生彌漫性漿液性炎症。

表現眩暈、噁心、嘔吐、平衡失調。 病人喜臥向患側, 起立時向健側傾倒。 早期眼震快相向患側, 晚期眼震向健側。 瘺試驗可為陽性。 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減退。 聽力明顯減退, 為感音神經性聾。 若病變清除、炎症控制後, 症狀可消失。

(三)化膿性迷路炎 化膿菌侵入內耳, 引起迷路彌漫性化膿病變, 稱化膿性迷路炎(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 本病內耳終器全被破壞, 其功能全部喪失。 多因中耳感染擴散, 或由漿液性迷路炎發展而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