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多動症怎麼回事 大多選擇這些藥物治療

在日常生活當中, 有很多的孩子會出現多動症, 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身體健康, 平時大家需要儘早瞭解這種情況出現, 而且要儘早瞭解其中的發病根源, 避免造成孩子比較特殊。 導致更多影響, 那麼, 造成孩子出現多動症的根源有哪些?

遺傳因素:

家系和雙生子研究顯示遺傳因素是導致多動症的重要原因。 分子遺傳學研究顯示多動症是一種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腦器質性因素:

研究發現母親孕期感染、接觸有毒物質、營養不良、吸煙、飲酒、各種原因所致宮內窘迫、非正常分娩、低出生體重兒以及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腦外傷均可能導致兒童神經發育異常,

增高患多動症的風險。

中樞神經遞質異常:

神經生化研究發現多動症兒童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不足、多巴胺功能不足、5-羥色胺功能過高或相對不足, 這些神經遞質被認為可以啟動大腦皮層或強化社會行為, 由此推測多動症的病因可能是神經遞質失調所導致的行為障礙。

社會心理因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均有可能增加兒童患多動症的風險。 兒童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中, 精神常常處於緊張、壓抑、恐懼、不安和矛盾的狀態, 容易出現衝動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等行為問題, 或加重多動症的某些症狀。

不當的教育方式也是多動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過度放任或過度保護均有可能成為多動症的引發因素。

其他因素:

有研究發現兒童過多食入含鉛食物, 體內血鉛水準過高可能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有關, 有可能是多動症的潛在病因。

臨床表現

注意缺陷

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明顯注意集中困難和注意持續時間短暫, 是本症的核心症狀。 患者常常在聽課、做作業或其他活動時注意難以持久, 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在學習或活動中不能注意到細節, 經常因為粗心發生錯誤。 注意維持困難, 經常有意回避或不願意從事需要較長時間持續集中精力的任務, 如課堂作業或家庭作業。

做事拖拉, 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指定的任務。 患者平時容易丟三落四, 經常遺失玩具、學習用具, 忘記日常的活動安排, 甚至忘記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

活動過多

表現為患者經常顯得不安寧, 手足小動作多, 不能安靜坐著, 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靜的場合擅自離開座位, 到處亂跑或攀爬。 難以從事安靜的活動或遊戲, 一天忙個不停。

行為衝動

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快速地做出行為反應。 表現衝動, 做事不顧及後果、憑一時興趣行事, 為此常與同伴發生打鬥或糾紛, 造成不良後果。 在別人講話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談話, 在老師的問題尚未說完時便迫不及待地搶先回答, 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候。

注意缺陷、活動過多和行為衝動是ADHD的核心症狀,

具有診斷價值。

學習困難

因為注意障礙和多動影響了患者在課堂上的聽課效果、完成作業的速度和品質, 致使學業成績差, 常低於其智力所應該達到的學業成績。

引起孩子多動症的原因有很多, 一旦出現的話, 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解決。 那麼, 怎樣治療多動症的孩子?

第一, 兒童多動症是病態, 不應歧視, 不應打罵, 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 對兒童多動症必須進行藥物治療, 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 藥物可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並應正確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

第三, 要取得良好的療效, 必須四方面(患兒、家長、教師、醫師)的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

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症非常有效,

可使注意力集中, 養活活動過多的症狀, 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 患兒隨著行為的改善, 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隨著情緒的穩定, 與同學之間的衝突也會減少。 因此, 該藥也間接地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 不過, 利他林唯一的缺點是, 它無法根除這種疾病, 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 每晨1片, 餐後服用, 如服用一段時間後, 效果不顯, 可酌情增量, 藥物有效劑量, 因人而異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繫, 密切觀察反應, 摸索其有效量。

如出現食欲減退、頭昏、失眠等情況, 家長不必驚慌, 可稍減量, 2-3周後, 患兒即可適應, 反應消失。 為避免產生耐藥性, 在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 可以不服藥, 寒暑假也可停藥。

但如假日須要學習及做作業, 可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 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複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利他林一次服藥作用時間只能維持4-6小時,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服藥才有效果,隨意停藥,症狀又複出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年齡增長,情況好轉,藥量可逐漸減少,直至停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