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睡袋的使用技巧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

戶外露營少不了睡袋的陪伴, 但是睡袋也是有使用技巧的, 不會用的人即使一般低溫下也會感到冷, 那麼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 睡袋的使用技巧有哪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睡袋的使用技巧, 看看吧。

1、在野外, 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 在選擇營地時, 不要選擇穀底, 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 也儘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

2、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 充氣式效果更佳, 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3、睡袋吸收的水份主要並非來自外界,

而是人體, 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 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份。 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 保溫能力下降。 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 最好能在太陽下晾曬。 經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4、一些較鬆軟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 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 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5、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 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 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時間。

6、使用睡袋, 最易污染的地方是頭部, 有的睡袋為了減少清洗的次數, 在頭部裝有一個可拆下的活動襯墊, 使用一個時期, 取下洗洗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這種襯墊, 不妨使用睡袋時戴一個帽套,

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

7、清洗羽絨睡袋的最佳方法是親自動手完成這件事, 在浴缸裡, 用大量的肥皂慢慢清洗, 它會使你的睡袋變的非常光滑。

8、保管羽絨睡袋的良是選擇一個寬大透氣性好的儲藏袋, 使起處於蓬鬆狀態, 羽絨製品禁忌潮濕, 應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 就是在戶外使用完羽絨睡袋後, 盡可能曬曬太陽、吹吹風, 以期保持睡袋的乾鬆。 如果野外缺乏此種條件, 回城後這個程式絕不可省略。

9、使用睡袋中, 注意保持乾燥, 因為睡袋潮濕後保暖程度大大降低, 尤其是羽絨睡袋, 會完全不保暖。 所以在大雨天氣或水上活動時, 要保護背包以免進水, 或者提前把睡袋用放水袋密封起來。

10、睡袋受潮後,

在條件允許時要曬乾或風乾, 潮濕的羽絨睡袋不能長時間保存, 否則會發黴甚至蛀變。

11、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 儘量以寬鬆自由的狀態保存, 以保持羽絨和棉的本性, 延長使用壽命, 尤其是羽絨睡袋, 儘量保存在專用的羽絨睡袋存儲袋裡(寬鬆透氣的棉質袋子)。 睡袋作為貼身的衛生用品, 儘量避免相互借用。

12、最常見的是睡袋的不正確使用, 溫標低於0度的睡袋都會有一個胸牆, 為的是把頭部收緊後再把胸口也收緊, 這樣兩重保溫, 但經常看到有的朋友用睡袋拉練不拉上, 收繩也收不到住, 睡到後半夜能不冷嗎?

13、睡袋回到家是不能老是在壓縮袋裡的, 應該打開以保持它的厚度, 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它的性能, 每次用前最好能曬上一、兩天。

14、在戶外活動露營時, 身體的冷會先從腳開始, 因此可以用自己的抓絨衣或羽絨服, 拉上拉練後把腳從衣服的腰部向頭部伸, 再進入睡袋, 可以保證讓你的雙腳暖暖的, 一覺睡到天亮, 甚至經常會有熱醒的!

15、找一個鋁水壺, 外邊配一個彈力水壺套, 入睡前燒一壺開水灌入, 睡前放入睡袋, 嘻嘻, 第二天一早還有溫開水喝!

16、把脫下來的用不著的衣服, 圈成長棍形, 放到身體一側, 增加睡袋與帳篷之間的厚度, 可以減少溫度的流失速度。

17、找一個暖和的帽子, 最好是抓絨的, 帶上它可以讓你一晚上頭都是熱的, 不會感冒。

睡袋的使用技巧有哪些,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 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本文是一份夏季釣魚技巧全攻略。
夏季暴雨天氣多, 水漲魚多, 所以釣魚是夏季很不錯的選擇, 那麼夏季怎麼釣魚好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夏季釣魚技巧全攻略, 看看吧。

1、夏天的早晨, 氣溫一般在20-26℃之間, 水溫在20-30℃之間, 此時, 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 因天剛亮, 水生植物又開始吸收水中氧氣, 經光合作用後放出氧氣, 氣壓升高。 因此魚兒此時非常活躍, 食欲特別旺盛, 四處覓食, 紛紛遊到岸邊尋找“早餐”。 所以, 夏天的早晨, 天亮之後到上午10點之間, 是釣魚的最佳時機。

2、夏日的傍晚, 即下午4時到天黑之前。 此時, 太陽西斜, 灼熱程度大減, 氣溫、水溫也隨之下降, 魚兒白天在深水區休息好了, 傍晚又出來活動。 這時, 遮蔭處水表面已開始涼爽, 魚兒便從水區遊到岸邊淺水區吃“晚餐”。此時,魚兒覓食活躍,特別貪吃,上鉤率極高。

3、一夜之間,魚兒只有兩次攝食高峰:傍晚7-9時是魚兒攝食的第一個高峰。拂曉前的3-4時,是第二個高峰。釣友應抓緊這兩個攝食高峰,爭取多釣魚、釣大魚。夜間10時至子夜2時,是魚兒咬鉤的“空檔”,很少有魚上鉤。

4、初夏的氣溫在10~25度之間,這時的魚兒並不在深水活動,而是在中、淺層活動,水深在一米到兩米之間,這就要求釣友們還繼續像春天那樣釣淺灘,不要急於釣深,池塘、湖泊釣中間,釣向陽,釣下風(釣逆風不釣順風)。

5、初夏的窩料和餌料應掌握葷、素各半的比例來調配,如全部像春天那樣用葷餌(如紅蟲、血蟲、蚯蚓等),小魚就會鬧得你頭昏腦脹、不知所措,如全部用素食,因水底的水還是有些冷,素餌窩發的慢,而鯉魚、草魚並未到活動高峰期,容易形成打窩半天不發,等窩發了,還沒釣一會天又黑了,只好收竿。所以,建議在窩料中加一些紅蟲、蝦粉或蠶蛹粉(也就是加些腥味),就能發得快一些,能給全天的垂釣爭取到寶貴時間。

6、初夏魚兒的覓食動作雖比冬、春稍大些,但還是比盛夏小得多,希望釣友們將魚漂調低些(也就是繼續釣靈敏),如見魚漂向下扽一目或送一目,都要迅速起竿,如等拉黑到送高目都會耽誤上魚機會。如遇小魚鬧漂時,可以將魚漂調高些(釣遲鈍),在魚漂上下運動中看力度,緩慢是小魚,有力的下扽或快速上送是大魚,應立即起竿。

7、夏季烈日高照,水面蒸發量大,靜水中由於水分蒸發而溫度上升,含氧量減少魚兒不適應不是浮頭就是進入深水尋找新水。另外由於靜水水溫高,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容易造成缺氧,這也是魚兒不適應的原因之一。因此多數釣者不願在靜水中垂釣,和魚一樣喜歡尋找活水、流水。

8、夏季除梅雨季節晨霧會有雨外,一般都是輻射霧。清晨8-9時散去後,無風天氣驟熱,下午2時經常可高達38-40度,魚兒浮頭和避入草下,深水,不肯吃食,因此,夏季清晨霧後一般釣者不願出釣,也難以釣到魚。夏日有時也有平流霧,霧後形成小雨到中雨,氣溫水溫都不高此時釣魚效果好。

9、夏季南風多,天氣悶熱時多,雷暴雨經常出現,在雷暴雨到來之前,垂釣者不能堅持垂釣,而應立即找地方躲雨,不可躲在樹下、瓜棚、牛棚下、屋搪下、田野稻草、麥革堆裡,而應進入民房,或地下乾燥無漏甫的廠房、磨房、倉庫等建築物裡面,魚竿最好折收好,來不及收或想雨後搶時間垂釣的,不可把竿直堅向天,而應平躺在地面上,以避免被雨水淋濕後導電遭雷擊(碳索鋼竿本身就導電)。雷雨時不可步行或騎車冒雨行走。雷雨過後,水中濕度明顯降低。溶氧多,魚兒食欲旺盛,即可外出垂釣。在流水口垂釣效果更好。

10、魚竿以長短分可以分為三類,手竿:6.3米以上為長竿(常見的有6.3、7.2、8、9、10米等),4.5米~5.4米為標準杆,3.6米以下為短竿。

夏季垂釣也分為池塘釣、野外釣(江河湖泊水庫等),在野外一般水域當然用長竿,主要是為了釣遠釣深,常用杆長為6.3米和7.2米兩種,太長的竿即重又笨不便操作,當然夏季要釣草的話,採取長竿短線法垂釣也可以選8米或9米,10米以上的杆子在北方不太使用。

但夏季有不少釣魚愛好者喜愛野外釣白魚(白條)或到池塘釣鯉魚,這是一般都選擇4.5米以下的短杆,端杆具有輕揉、方便、敏感等特點。

11、夏季的魚經過春天的蘇醒活動後,魚的體力恢復後具有力氣大,遊動快,被釣著的魚具有非常大的掙扎力,其力量一般可達魚本身體重4-5倍,所以夏季釣魚預先選得要比春天釣魚用線粗一些。

手竿野外釣一般可以選擇2-3.5號線,具體線號要看所釣物件魚的品種,如果是釣鯽魚選擇2號線即可以了,如果專攻鯉魚,那就選擇2.0-3.5號魚線,腦線要比主線小一個號即可。

如果是用拋竿釣,線號應選擇4-6號線。多數釣友都選擇錦綸線(也稱尼龍線),由無色透明和有色兩類,有色線常見的有紅、黃、綠、灰、黑等。魚線按功能分又分為子線(腦線)和主線(大線),購買選擇時最好向漁具商說明幹什麼用,因為兩種作用的魚線其柔軟度和強度、吃水情況是不一樣的。

12、夏季炎熱出汗多,釣魚必須帶足飲料。適時多飲一些飲料不僅能及時補給身體必需的水分,保證有充分的精力,同時還能防止中暑。

飲料中常備的有白開水、淡鹽水、綠豆水和涼茶水(當天早晨新沏的茶水)。不易攜帶一些市場出售的罐裝飲料,如桔汁、橙汁、雪碧、椰汁等,這些飲料雖然可以解渴降溫,但都含有糖份不宜多飲,再者這些飲料都含有防腐劑對身體不利。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夏季釣魚技巧全攻略,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對很多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天氣的酷熱也擋不住想外出的心,那麼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看看吧。

1、平時外出旅遊經驗較少的人,暑期旅遊時最好幾個人一起去,一旦遇到意外,好有個照應。

2、注意通信工具暢通,外出前留意當地旅遊部門的投訴、舉報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3、夏季一些地方容易出現暴雨、泥石流或颱風等惡劣天氣,不僅會造成交通延誤,還可能造成無法按計劃旅遊,嚴重的還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外出旅遊前,一定要對目的地的近期天氣有所瞭解,做到未雨綢繆。

4、如果你出發前把旅行社的價格壓得過低,旅行社可能會在旅遊過程中降低車輛、住宿等標準,減少參觀景點,增加自費景點等來彌補損失。國內一些旅遊線路的價格超低,市民覺得便宜就參加了,但到旅遊目的地後,導遊人員可能強制你購物,或者讓你逛大街,或者把你鎖入汽車裡,把空調關閉,讓你不得不最後還得多花錢,從而造成“花錢買罪受”的情況。你在簽合同時,要問清楚價格中包含哪些費用,哪些費用還要自己另外再付。

5、外出旅遊時首先要選好旅行社,特別要注意旅行社的“三證”(業務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是否齊全,特別要注意旅行社經營範圍,國內旅行社只能經營國內遊業務,國際旅行社則各種旅遊業務都可經營。

6、要選好旅遊目的地,跟隨旅行社外出旅遊,最好能事先買一份旅遊意外保險,現在許多保險公司都推出了這個險種。10天左右的旅遊,保險費用一般在10元以內,保險額一般在幾萬元。

7、如果是遊客自駕車旅遊,最好事先熟悉通往景區的路況,出發前要檢查車輛的安全設備,並準備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要有一兩位老練的開車司機。

8、要與旅行社簽好合同,並索取和保留相關發票。遊客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對容易引起爭議、發生扯皮的地方,要詳細規定,如坐什麼樣的車輛,如果是汽車,要看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是空調車還是普通車,有幾成新,開車師傅的技術等級如何等。如果是坐火車,要看是慢車還是快車,是硬座、硬臥還是軟臥,問清開車時間、到達時間。

住宿標準為幾星級,是招待所還是星級飯店,不要相信“準星級”的稱呼。餐飲的標準中規定了幾頓正餐、幾頓早餐。兒童的費用怎麼規定,是否包含床位和交通工具座位等。旅遊過程中,如果出現交通工具晚點,造成某些景點不能參觀或換乘其他交通工具,有無替代或補償措施等。

9、若旅遊者被蠍、蜂蟄傷,導遊員要設法將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後用肥皂水,條件許可時用5%蘇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傷口,服用止痛藥。如導遊員或旅遊者認識中草藥,可用大肖葉、薄荷葉、兩面針等搗爛外敷。嚴重者要送醫院搶救。

10、食物中毒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其病症是上吐下瀉,特點是起病急、發病快、潛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發現旅遊者食物中毒,讓其多喝水緩解毒性,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食物中毒都由飲食不衛生引起,導遊員要隨時提醒旅遊者不要食用攤上的食物。

11、旅遊要學會走路,要走不要跳,三步並做二步走或蹦蹦跳跳會加重膝踝負擔,容易勞累或受傷。要勻不要急勻速行走最省體力,而且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急一陣歇一陣的走路方式最累人。快去慢返上午出遊的路可走得稍快,傍晚返程則要慢些走,以免疲勞的關節、肌腱受傷。

12、走階不走坡上下山時儘量走石階,少走斜坡。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走硬不走軟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和安全。避滑就澀寧可繞點路從較澀的雪地、草坡走,也不走既滑又危險的冰面、沙石坡,以求安全。

13、中暑的主要症狀是大汗、口渴、頭昏、耳鳴、眼花、胸悶、噁心、嘔吐、發燒,嚴重者會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人長時間地處在高熱、高濕熱環境中容易中暑,所以盛夏旅遊,導遊員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遊客長時間地在驕陽下活動。

14、人中暑,可置患者于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領,放鬆褲帶。若有條件可讓其飲用含鹽飲料,對發燒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熱,服用必要的防暑藥物。緩解後讓其靜座(臥)休息。嚴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療後應立即送醫院。

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魚兒便從水區遊到岸邊淺水區吃“晚餐”。此時,魚兒覓食活躍,特別貪吃,上鉤率極高。

3、一夜之間,魚兒只有兩次攝食高峰:傍晚7-9時是魚兒攝食的第一個高峰。拂曉前的3-4時,是第二個高峰。釣友應抓緊這兩個攝食高峰,爭取多釣魚、釣大魚。夜間10時至子夜2時,是魚兒咬鉤的“空檔”,很少有魚上鉤。

4、初夏的氣溫在10~25度之間,這時的魚兒並不在深水活動,而是在中、淺層活動,水深在一米到兩米之間,這就要求釣友們還繼續像春天那樣釣淺灘,不要急於釣深,池塘、湖泊釣中間,釣向陽,釣下風(釣逆風不釣順風)。

5、初夏的窩料和餌料應掌握葷、素各半的比例來調配,如全部像春天那樣用葷餌(如紅蟲、血蟲、蚯蚓等),小魚就會鬧得你頭昏腦脹、不知所措,如全部用素食,因水底的水還是有些冷,素餌窩發的慢,而鯉魚、草魚並未到活動高峰期,容易形成打窩半天不發,等窩發了,還沒釣一會天又黑了,只好收竿。所以,建議在窩料中加一些紅蟲、蝦粉或蠶蛹粉(也就是加些腥味),就能發得快一些,能給全天的垂釣爭取到寶貴時間。

6、初夏魚兒的覓食動作雖比冬、春稍大些,但還是比盛夏小得多,希望釣友們將魚漂調低些(也就是繼續釣靈敏),如見魚漂向下扽一目或送一目,都要迅速起竿,如等拉黑到送高目都會耽誤上魚機會。如遇小魚鬧漂時,可以將魚漂調高些(釣遲鈍),在魚漂上下運動中看力度,緩慢是小魚,有力的下扽或快速上送是大魚,應立即起竿。

7、夏季烈日高照,水面蒸發量大,靜水中由於水分蒸發而溫度上升,含氧量減少魚兒不適應不是浮頭就是進入深水尋找新水。另外由於靜水水溫高,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容易造成缺氧,這也是魚兒不適應的原因之一。因此多數釣者不願在靜水中垂釣,和魚一樣喜歡尋找活水、流水。

8、夏季除梅雨季節晨霧會有雨外,一般都是輻射霧。清晨8-9時散去後,無風天氣驟熱,下午2時經常可高達38-40度,魚兒浮頭和避入草下,深水,不肯吃食,因此,夏季清晨霧後一般釣者不願出釣,也難以釣到魚。夏日有時也有平流霧,霧後形成小雨到中雨,氣溫水溫都不高此時釣魚效果好。

9、夏季南風多,天氣悶熱時多,雷暴雨經常出現,在雷暴雨到來之前,垂釣者不能堅持垂釣,而應立即找地方躲雨,不可躲在樹下、瓜棚、牛棚下、屋搪下、田野稻草、麥革堆裡,而應進入民房,或地下乾燥無漏甫的廠房、磨房、倉庫等建築物裡面,魚竿最好折收好,來不及收或想雨後搶時間垂釣的,不可把竿直堅向天,而應平躺在地面上,以避免被雨水淋濕後導電遭雷擊(碳索鋼竿本身就導電)。雷雨時不可步行或騎車冒雨行走。雷雨過後,水中濕度明顯降低。溶氧多,魚兒食欲旺盛,即可外出垂釣。在流水口垂釣效果更好。

10、魚竿以長短分可以分為三類,手竿:6.3米以上為長竿(常見的有6.3、7.2、8、9、10米等),4.5米~5.4米為標準杆,3.6米以下為短竿。

夏季垂釣也分為池塘釣、野外釣(江河湖泊水庫等),在野外一般水域當然用長竿,主要是為了釣遠釣深,常用杆長為6.3米和7.2米兩種,太長的竿即重又笨不便操作,當然夏季要釣草的話,採取長竿短線法垂釣也可以選8米或9米,10米以上的杆子在北方不太使用。

但夏季有不少釣魚愛好者喜愛野外釣白魚(白條)或到池塘釣鯉魚,這是一般都選擇4.5米以下的短杆,端杆具有輕揉、方便、敏感等特點。

11、夏季的魚經過春天的蘇醒活動後,魚的體力恢復後具有力氣大,遊動快,被釣著的魚具有非常大的掙扎力,其力量一般可達魚本身體重4-5倍,所以夏季釣魚預先選得要比春天釣魚用線粗一些。

手竿野外釣一般可以選擇2-3.5號線,具體線號要看所釣物件魚的品種,如果是釣鯽魚選擇2號線即可以了,如果專攻鯉魚,那就選擇2.0-3.5號魚線,腦線要比主線小一個號即可。

如果是用拋竿釣,線號應選擇4-6號線。多數釣友都選擇錦綸線(也稱尼龍線),由無色透明和有色兩類,有色線常見的有紅、黃、綠、灰、黑等。魚線按功能分又分為子線(腦線)和主線(大線),購買選擇時最好向漁具商說明幹什麼用,因為兩種作用的魚線其柔軟度和強度、吃水情況是不一樣的。

12、夏季炎熱出汗多,釣魚必須帶足飲料。適時多飲一些飲料不僅能及時補給身體必需的水分,保證有充分的精力,同時還能防止中暑。

飲料中常備的有白開水、淡鹽水、綠豆水和涼茶水(當天早晨新沏的茶水)。不易攜帶一些市場出售的罐裝飲料,如桔汁、橙汁、雪碧、椰汁等,這些飲料雖然可以解渴降溫,但都含有糖份不宜多飲,再者這些飲料都含有防腐劑對身體不利。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夏季釣魚技巧全攻略,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對很多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天氣的酷熱也擋不住想外出的心,那麼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看看吧。

1、平時外出旅遊經驗較少的人,暑期旅遊時最好幾個人一起去,一旦遇到意外,好有個照應。

2、注意通信工具暢通,外出前留意當地旅遊部門的投訴、舉報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3、夏季一些地方容易出現暴雨、泥石流或颱風等惡劣天氣,不僅會造成交通延誤,還可能造成無法按計劃旅遊,嚴重的還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外出旅遊前,一定要對目的地的近期天氣有所瞭解,做到未雨綢繆。

4、如果你出發前把旅行社的價格壓得過低,旅行社可能會在旅遊過程中降低車輛、住宿等標準,減少參觀景點,增加自費景點等來彌補損失。國內一些旅遊線路的價格超低,市民覺得便宜就參加了,但到旅遊目的地後,導遊人員可能強制你購物,或者讓你逛大街,或者把你鎖入汽車裡,把空調關閉,讓你不得不最後還得多花錢,從而造成“花錢買罪受”的情況。你在簽合同時,要問清楚價格中包含哪些費用,哪些費用還要自己另外再付。

5、外出旅遊時首先要選好旅行社,特別要注意旅行社的“三證”(業務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是否齊全,特別要注意旅行社經營範圍,國內旅行社只能經營國內遊業務,國際旅行社則各種旅遊業務都可經營。

6、要選好旅遊目的地,跟隨旅行社外出旅遊,最好能事先買一份旅遊意外保險,現在許多保險公司都推出了這個險種。10天左右的旅遊,保險費用一般在10元以內,保險額一般在幾萬元。

7、如果是遊客自駕車旅遊,最好事先熟悉通往景區的路況,出發前要檢查車輛的安全設備,並準備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要有一兩位老練的開車司機。

8、要與旅行社簽好合同,並索取和保留相關發票。遊客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對容易引起爭議、發生扯皮的地方,要詳細規定,如坐什麼樣的車輛,如果是汽車,要看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是空調車還是普通車,有幾成新,開車師傅的技術等級如何等。如果是坐火車,要看是慢車還是快車,是硬座、硬臥還是軟臥,問清開車時間、到達時間。

住宿標準為幾星級,是招待所還是星級飯店,不要相信“準星級”的稱呼。餐飲的標準中規定了幾頓正餐、幾頓早餐。兒童的費用怎麼規定,是否包含床位和交通工具座位等。旅遊過程中,如果出現交通工具晚點,造成某些景點不能參觀或換乘其他交通工具,有無替代或補償措施等。

9、若旅遊者被蠍、蜂蟄傷,導遊員要設法將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後用肥皂水,條件許可時用5%蘇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傷口,服用止痛藥。如導遊員或旅遊者認識中草藥,可用大肖葉、薄荷葉、兩面針等搗爛外敷。嚴重者要送醫院搶救。

10、食物中毒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其病症是上吐下瀉,特點是起病急、發病快、潛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發現旅遊者食物中毒,讓其多喝水緩解毒性,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食物中毒都由飲食不衛生引起,導遊員要隨時提醒旅遊者不要食用攤上的食物。

11、旅遊要學會走路,要走不要跳,三步並做二步走或蹦蹦跳跳會加重膝踝負擔,容易勞累或受傷。要勻不要急勻速行走最省體力,而且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急一陣歇一陣的走路方式最累人。快去慢返上午出遊的路可走得稍快,傍晚返程則要慢些走,以免疲勞的關節、肌腱受傷。

12、走階不走坡上下山時儘量走石階,少走斜坡。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走硬不走軟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和安全。避滑就澀寧可繞點路從較澀的雪地、草坡走,也不走既滑又危險的冰面、沙石坡,以求安全。

13、中暑的主要症狀是大汗、口渴、頭昏、耳鳴、眼花、胸悶、噁心、嘔吐、發燒,嚴重者會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人長時間地處在高熱、高濕熱環境中容易中暑,所以盛夏旅遊,導遊員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遊客長時間地在驕陽下活動。

14、人中暑,可置患者于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領,放鬆褲帶。若有條件可讓其飲用含鹽飲料,對發燒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熱,服用必要的防暑藥物。緩解後讓其靜座(臥)休息。嚴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療後應立即送醫院。

夏季戶外旅遊要注意什麼,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