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歡咬手指背後的秘密

你是否注意過身邊有些人總有咬手指、咬指甲、咬筆的習慣?或許當我們告訴他, 他都不曾發現, 可看著自己光禿禿的手指, 也很是無奈!

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咬手指背後的秘密!

根據調查發現:那些咬手指“愛好者”常常在精神集中或緊張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而且咬的同時能獲得快感——硬皮和指甲在牙齒的咬合下發生彈蹦的效果, 牙齒咬碎硬皮和指甲時的相互碰撞都能帶來快感。

這種每天都要做幾十遍, 而且從小就伴隨我們的習慣要想在短時間內改掉可以說比戒煙還難。

那我們追本溯源,

來看看我們從什麼時候喜歡上我們手指的。

一、從人格發展來看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和手指“接觸”

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 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 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 吸吮需求很強烈, 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 哺乳或吃奶瓶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 哺乳不僅給孩子以營養, 而且暖暖的乳汁, 母親溫暖可以給孩子心理上的慰籍。 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 不能強制剝奪, 也不要大驚小怪。 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 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 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 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二、吸吮手指可以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 往往對這個世界既好奇又驚恐, 在孩子感到壓力和緊張, 牙齒不舒服, 想感受一下吸吮手指滋味的情況下, 都會吮吸手指。

如果出現一些突發事件, 如摔倒, 受驚嚇。 很容易使孩子從此產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緒焦慮等現象, 所以我們從小就掌握了抵禦恐懼和焦慮的“良方”, 但這種習慣, 應該隨著我們的成長慢慢“升級”, 到了成年, 我們慢慢不太會用吮吸手指或者咬手指的方式去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至於那些還在用“老方法”的人群, 是在嬰兒期沒有被足夠的滿足, 如:媽媽餵奶方式不當, 看護人的強制制止等。 這些都會導致這個咬手指或吮吸手指的習慣伴隨我們。

三、從現實生活告訴我們, 成年人吮吸手指也是正常行為

美國不少政治人物包括總統布希, 在重要場合被注意到有吮拇指的表現, 而這一做法還被美國學術界作為一種成人減壓的方法推薦給政界。

其實, 吮手指可以說是人出生後的第一個自助行為。 嬰兒的這個時期還完全沒有自我的界限, 自身和外界不和諧的東西會讓嬰兒十分困惑不安, 而吮手指的功能是如此強大, 讓嬰兒感受到寧靜, 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適應力。

隨著長大, 孩子的現實性越來越強, 逐漸學會了很多處理衝突的方法, 也就自覺地或在成人的引導下摒棄了吮手指的“幼稚”做法。 但那些被強制或者恐嚇下戒掉習慣的人群,

在內心很可能留下陰影, 如果不找到很好的行為方式或思維模式去面對、處理自己焦慮, 恐懼的情緒, 這在以後面臨嚴峻挑戰或重大抉擇的時候能產生巨大影響。 不單對前面提到的政要人物重要, 對提高現代人的生活品質同樣重要。 嬰兒可以通過吸吮一根手指把自己帶入寧靜之中, 相比之下成年人卻很難, 因為他們已經不會吮手指了。 這樣看來那些仍然會吮手指的成人遠比“成熟”了的成人幸福得多, 而屬於嬰孩的東西也不見得就是要不得的東西。

回到現實生活中, 我們既然已經“戒”了對手指的依賴, 但必須找到讓內心寧靜與幸福感的途徑。 成年人還是應該用成年人的方式, 事實上, 在生活中諸如琴棋書畫、各種體育運動,

以及冥想、催眠, 甚至有些看似怪癖的行為, 這些都能讓人進入忘我的境界。

一部經典電影《吮拇指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喜好。 男主人公賈斯丁喜歡吮吸他的大拇指, 包括她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賈斯丁吮吸拇指是不正確的, 甚至是可恥的。

電影一直圍繞解決吮吸拇指這個習慣展開。 影片最後在飛機上, 賈斯丁含著大拇指的形象重現。 在試了各種方法後, 他依然靠著拇指度日。 所以, 賈斯丁又含起了大拇指, 誰能說這不好呢?!

我想, 只要我們還正常, 就會有“怪癖”。 要靠自我的力量克服困難, 那是突破自己獲得成長的唯一途徑。 每個人都有的怪癖就像是一個瓶子, 將我們與外界分開, 外邊有著無限的可能。 而透明的瓶壁提醒著我們的能力所受限的範圍,是一個保護裝置。如果靠外力打碎瓶子,我們就暴露在無限的可能中,這種可能蔓延到我們能力所能控制範圍以外。一旦那樣,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就無法收場。所以如果你沒有能力突破這個瓶子,就暫時別打開它。它能保護你的安全,不受你自己的傷害。

而透明的瓶壁提醒著我們的能力所受限的範圍,是一個保護裝置。如果靠外力打碎瓶子,我們就暴露在無限的可能中,這種可能蔓延到我們能力所能控制範圍以外。一旦那樣,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就無法收場。所以如果你沒有能力突破這個瓶子,就暫時別打開它。它能保護你的安全,不受你自己的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