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顏面部癤癰的表現及診斷

面部皮膚是人體毛囊及皮脂腺, 汗腺最豐富的部位之一, 又是人體暴露部分, 接觸外界塵土, 汙物、細菌機會多, 也易招致損務, 因此而引起的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稱癤(furuncle), 其病變局限于皮膚淺層組織。

相鄰多數毛囊及其附件同時發生急性化膿性炎症者稱癰(carbuncle), 其病變波動及皮膚深層毛囊間組織時, 可順筋膜淺面擴散波及皮下脂肪層, 造成較大範圍的炎性浸潤或組織壞死。

表現及診斷

癤初起為皮膚上現出紅、腫、痛小硬結, 成錐形隆起, 有觸痛;隨即硬結頂出現黃白色膿頭, 周圍為紅色硬碟,

病員自覺局部發癢、燒灼感及跳痛;以後膿頭破潰, 排除少許膿液後疼痛減輕, 或其頂端形成一個膿栓, 與周圍組織分離而脫落, 炎症逐漸消退, 創口自行癒合。

病程中除引流區淋巴結可伴腫脹外,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 癤若處理不當, 如隨意搔抓或擠壓排膿, 熱敷, 藥物燒灼腐蝕以及不恰當的切開等, 都可促使炎症擴散。 位於上、下唇、鼻部的癤, 因其位於顏面部“危險三角區”, 感染可驟然惡化, 局部紅、腫、痛範圍增大, 伴發蜂窩組織炎或演變成癰;甚至併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敗血症或膿毒血症。

癰好發於唇部(唇癰), 上唇多於下唇, 男性多於女性。 感染的範圍和組織壞死的深度均較癤嚴重並伴劇烈的疼痛。 當多數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圍組織發生急性炎症與壞死時,

可形成迅速擴大的紫紅色炎性浸潤塊。 感染可波及皮下筋膜層及肌組織。

初期周圍組織亦有壞死, 壞死組織溶解排出後, 可形成多數蜂窩狀腔洞。 繼之, 腔洞之間皮膚、粘膜或皮下組織亦可發生壞死, 致使整個癰的病變區上層組織呈紫紅色;癰周圍和深部的組織則呈浸潤性水腫。

唇癰病員因唇部極度腫脹、疼痛、張口受限而致進食、言語困難。 局部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 全身中毒症狀明顯, 如畏寒、高熱、頭痛、食欲減退, 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白細胞比數升高。 唇癰較癤更易伴發顱內海綿竇靜脈炎、敗血症、膿毒血症以及中毒性休克和水電解質紊亂, 從而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