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 短暫腦缺血發作約有1/2~3/4患者在3年內發展為腦梗塞, 經過治療可使短暫腦缺血發作終止發作, 或發作減少者占79.6%, 不治療自動停止發作者僅占20.38% 。 因此, 對短暫腦缺血發作應當進行積極治療, 降低血液粘稠度, 調整血液的高凝狀態, 控制和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終止和減少短暫腦缺血發作, 預防或推遲腦梗塞的發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 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 此類藥物安全簡便, 易被患者接受。 常用腸溶阿斯匹林, 50~100毫克, 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 1日3次。
(2)擴溶治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漿具有擴溶、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3)抗凝治療:若患者發作頻繁, 用其他藥物療效不佳, 又無出血疾患禁忌者, 可抗凝治療。 常用藥物肝素、雙香豆素等。 如肝素可用超小劑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靜滴, 每日1次, 7~10天為1療程。 必要時可重複應用, 療程間隔時間為1周, 但在應用期間, 要注意出血併發症。
藻酸雙脂鈉是一種新型類肝素類藥物, 能使纖維蛋白原和因數Ⅷ相關抗原降低, 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有抗凝, 溶栓, 降脂降粘的作用。 可口服或滴服, 口服50~100毫克, 1日3次;靜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 20~30滴/分, 10天為1療程, 可連用2~3個療程。
(4)擴血管治療 可選用培他定、腦益嗪、西比靈、喜得鎮、卡蘭片等。
(5)活血化瘀中藥 丹參、川芎、桃仁、紅花等, 有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環, 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對治療短暫腦缺血發作有一定作用, 可選用。
腦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證實有顱內動脈狹窄者, 藥物治療無效時, 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