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菜場買的現宰活雞,竟然是最難吃的?老媽知道真相後哭暈了!

人是雜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當然是雜食, 不過很多人無肉不歡。

吃肉, 有許多講究, 比如有些人喜歡吃現宰殺的雞鴨, 豬牛羊肉也是越新鮮越好, 最好是當天宰殺的。

殊不知, 這樣的吃法其實很不科學, 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後熟更好吃】

畜禽屠宰後很快就會出現肌肉僵直現象, 肉的硬度逐漸增加, 持水性下降, 嫩度變差。

雞鴨肉在1-2小時後達到僵直頂點, 豬肉需要6小時左右, 牛肉則需要12小時左右。

比如農貿市場現宰的雞鴨, 如果拿回家稍微處理一下下鍋, 應該正好是口感最差的時候。

淩晨宰殺、清晨售賣的豬肉,

等到你買回家, 中午下鍋的時候, 也差不多是最難吃的時候了。

從剛剛宰殺到僵直頂點, 這個階段的肉總體來說就是乾巴巴的、又硬又難嚼。

後熟就是屠宰後在冷藏條件下放一段時間, 而隨著後熟的進程, 肉逐步解除僵直狀態, 持水性逐步提升, 口感變得嫩而多汁。

在生物酶的作用下, 游離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等物質越來越多, 提供了肉類特有的鮮香。

不同的肉, 後熟時間不同, 比如牛肉, 最佳口感在5-7天后才出現, 一些頂級牛排的後熟時間可以長達1個月(在低溫下)。

因此, 只要你多點耐心讓子彈飛一會兒, 經過適當後熟的肉絕不會辜負你挑剔的味蕾。

當然, 有些吃法就是追求有嚼勁的感覺, 那咱就沒什麼好聊的了。

【冷卻排酸】

市場上有一種叫排酸肉或冷卻排酸肉的, 價格比一般肉貴得多。

很多人將排酸和排毒聯想到一起, 還有的人把排酸和“酸性體質”聯繫到一起, 所以覺得排酸肉更營養, 有保健功能, 甚至可以防癌。

實際上這都是誤解, 排酸的意思就是, 屠宰後肉裡會產生乳酸, 逐漸形成僵直並進一步後熟的過程,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鮮肉都是經過排酸後熟的。

正常情況下, 肉的PH值是7.0-7.3左右, 但排酸過程會讓肉的PH值降低到5.5-6.5。

如果在常溫下, 肉的後熟時間較短, 但也會造成微生物的迅速繁殖, 導致肉變質、肉色發暗、汁液流失等問題, 因此一般都是在4度左右的冷藏條件下後熟, 這就是“冷卻排酸”的來歷。

過去沒有冷卻條件, 後熟是在常溫下進行,

為了防止變質, 可能使用硼砂等防腐手段。

目前市場上的冷鮮肉、排酸肉、冷卻排酸肉實際上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 後熟過程和後期的運輸、銷售都要在冷鏈條件下。

只是屠宰後的降溫過程有的是自然降溫, 有的是直接到冷藏室。

【冷鮮肉是趨勢】

冷鮮肉一般都是由規範企業集中屠宰, 檢驗檢疫的嚴格程度要高得多。

由於有良好的生產工藝控制, 冷鮮肉的致病微生物的污染也相對好得多。

相對於冷凍肉, 它的口感更好, 其營養也不會因為後熟過程流失。

因此目前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除了戰略儲備的冷凍肉, 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冷鮮肉, 而現宰現吃的現象幾乎不存在。

現在, 選擇冷鮮肉又多了另一個理由:僅2017年1月就有70多人死於禽流感,

這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接觸活禽或野生鳥類。

其實吃雞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只要70度的溫度就能讓病毒死掉, 如果大家選擇冷鮮肉、冷凍肉就不會死這麼多人了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