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 許多父母都不惜餘力地想法幫助寶寶補充各類營養素和營養沖劑, 想以此達到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功效。 但是, 採用這種以外力説明的方式效果並不太理想, 仍然有許多寶寶因感冒、發燒去醫院治療。 應該怎樣正確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
抵抗力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 人體的各個系統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保證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其中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防禦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而引起各種疾病。 實際上, 人體的這種防禦能力就是抵抗力。
免疫力主要有兩種來源, 一種是生病後, 人體內產生對抗此種病原體的特殊抗體, 當此種病原體再來侵犯時, 抗體就可以聯合白血球將病原菌殺死, 從而免於生病。 此種免疫力, 有的可以持續很久(如麻疹抗體), 有的是暫時的(如感冒抗體)。 打過預防針後, 身體接受刺激也會主動產生免疫力, 這種免疫力, 一般都是終生的。
免疫力的第二種來源是“被動”而生的。 例如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接受母體的許多抗體而產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後(即某種疾病的抗體), 可能會對某些少數的疾病產生短暫的抑制作用。
如果寶寶有如下症狀的時候可以考慮是否有免疫力低下:大便不規律,
那麼怎樣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提供足夠的營養
寶寶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 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較多。 但由於消化功能未完全成熟, 而且食譜往往比較單調, 故容易發生營養素的缺乏;營養不足, 抵抗力就比較差。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 輕度的(或稱為亞臨床型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一個常見原因。 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或補充一些多元維生素製劑確實能有效地增加寶寶的抵抗力。
進行體育鍛煉
這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面。 鍛煉要從小開始, 滿月後的寶寶, 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會兒, 冬天可開窗在室內呼吸新鮮空氣, 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 從小培養寶寶適應較冷的環境, 當氣候發生變化時就不容易得感冒。 戶外活動不僅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 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而且對肌肉、骨骼、呼吸、循環系統的發育以及全身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作用。 經常運動還可以增強食欲。 使寶寶攝入足夠的營養素, 體質就會增強, 抵抗力就會明顯增加。
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 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上幼稚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
不必過於乾淨——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 萬一再次遇上, 可以很快將其消滅。
如果你家太乾淨, 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 抵抗力反而減弱, 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平時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目的, 不要天天使用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