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母丁香的藥用價值與應用

【拼音名】Mǔ Dīnɡ Xiānɡ.

【英文名】Clove Fruit.

【別名】雞舌香、亭炅獨生、雌丁香。

【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採收和儲藏:果實將成熟時採收, 曬乾。

【原形態】丁香, 常綠喬木, 高達10米。 葉對生;葉柄明顯;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 長5-10cm, 寬2.5-5cm。

先端漸尖或急尖, 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 全緣。 花芳香, 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 花徑約6mm;花萼肥厚, 綠色後轉紫色, 長管狀。

先端4裂, 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 稍帶淡紫, 短管伏, 4裂;雄蕊多數, 花藥縱裂;子房下位, 與萼管合生, 花柱粗厚, 柱頭不明顯。

漿果紅棕色, 長方橢圓形, 長1-1.5cm, 直徑5-8mm, 先端宿存萼片。

種子長方形。

【性狀】果實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2.5cm, 直徑0.6-1cm。 先端有齒狀萼片4枚, 向中央彎曲, 基部具果柄殘痕。

表面棕褐色, 粗糙, 多細皺紋。 果皮與種皮薄殼狀。 質脆, 易破碎脫落, 有的已無果皮或種皮, 僅為種仁。

種仁倒卵形, 暗棕色, 由兩片肥厚的子葉抱合而成, 子葉形如雞舌, 不規則抱合, 中央有一條細杆狀的胚根, 由子葉的中央伸到較寬的先端。

質堅硬, 難破碎。 氣微香, 味辛辣。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胃;肝;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g:或研末。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或作栓劑。

【注意】1.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2.《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 畏郁金。

3.《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

非屬虛寒, 概勿施用。

【各家論述】1.《別錄》:療風水毒腫。 去惡氣, 療霍亂心痛。

2.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3.《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4.《本草圖經》:療口臭最良, 治氣亦效。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母丁香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母丁香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母丁香針對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等症狀也十分有效。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