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陪伴孩子也是一種冷暴力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 工作耗費大量精力, 回到家喜歡自己安靜地休息, 上網、玩兒手機成了最常見放鬆方式。 於是, 大多數父母就忽視了孩子的需求, 他們一整天沒有見爸媽, 希望可以有父母陪著做一些溫馨的事情, 沒有陪伴, 對他們的心理也是會造成極大影響的。

小編推薦:

家長怎樣發現孩子潛在的心理問題 警惕!攻擊性或成兒童成長大患

有不少孩子卻控訴父母迷戀手機而冷落自己, 有的孩子還建議回家後要沒收父母的手機。 家長們不要認為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就是陪伴孩子了,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視時, 可能已經被父母這種無形的冷暴力所傷害了。

孩子控訴父母沉迷手機遭冷落

日前, 島城一家教育機構組織了一場兒童創意挑戰賽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 孩子們探討周圍困擾他們的問題和現象, 並將他們自身的感受、想像等結合提出創意活動, 改變困擾他們的問題。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現場將近20個孩子, 幾乎全部提到了父母沉迷手機冷落自己。 為了改變大人們沉迷於手機的問題, 孩子提出了回家後把大人的手機沒收的創意, 希望家長多花時間陪陪自己。

孩子們最大的困擾居然來自他們的家長, 家長們過於迷戀手機, 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視了, 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其實缺少陪伴也是一種冷暴力,

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們眼中沉迷手機的家長

@小大人:和大人們在一起時, 大人都在忙著看手機, 好象我不存在一樣。

@檸檬橘子柚:我媽晚上遛彎的時候都在看手機, 還要我幫她看著路, 不知道在看什麼那麼重要。

@小馬哥:自己都玩個沒完, 為什麼不讓我玩, 最煩他們這樣了。

大人們眼中沉迷手機的家長

@哈根糖:還喜歡玩手機的家長就像還沒長大的孩子一樣, 完全沒有一個做家長的自覺, 孩子也太可憐了。

@自旋翻:家長的所做所為直接影響到小孩, 家長都喜歡玩手機、玩電腦, 小孩能好?

@門口有座青龍橋:這反應的是一種態度。 現在的孩子智力沒任何問題, 為什麼學習成績相差大, 性格也是千差萬別,

原因就在於從小形成的習慣和態度, 而這和家長關係極大。

不可忽視的冷暴力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 它的表現形式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 導致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長期生活在冷暴力的環境之下, 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相信沒有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 更不會有意去傷害孩子, 不過結果未必如父母所想。 面對冷暴力, 孩子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他們只會被這種暴力傷害得更深。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注, 這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1.在家庭教育中, 對孩子實行冷暴力容易使孩子產生孤僻性格, 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

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發展, 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

2.長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父母的冷暴力, 變得很冷漠, 沒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樂, 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 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

3.幼年受到家庭冷暴力的傷害會帶到成年生活中。 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4.孩子在家庭冷暴力氛圍中逐漸長大的過程中, 可能會出現各類變化多端的身心症狀。 心理問題嚴重時, 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5.家庭冷暴力容易導致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一旦心理問題嚴重了, 孩子很容易產生極端做法, 會通過傷害自己宣洩情緒。

讓孩子遠離冷暴力

育兒知識很重要

家長需要學習育兒知識, 教育孩子不能按照上一代父母怎麼教我們的來教, 因為時代不同了, 當然也不能想當然。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 需要系統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 提高家長自身的質素。

夫妻情感要和睦

一個家庭, 如果夫妻關係很和諧, 不發生大吵大鬧的事情, 彼此交流和溝通都很暢順, 相互體諒和理解, 那麼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他們會感受到父母很恩愛, 對自己也很好, 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溫暖, 在一個家庭中, 有話可以自由地表達, 當家長不理會孩子時, 他也能理解家長。

溝通交流不能少

平時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多一起外出參加親子活動。 尤其是爸爸, 在孩子三歲以後, 爸爸角色一定要介入孩子的思想成長中。 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可以多打電話、或寫書信、寄賀卡給孩子,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現在忙,稍後回家與你聯繫。讓孩子感受家長的愛隨時在身邊。

事先約定要做到

如果家長確實忙,在家不能陪孩子,可以事先與孩子約定,貼不同顏色的卡紙,如紅色代表爸爸現在有急事要做,請勿打擾!藍色,代表爸爸很累,你可以找爸爸,但只能等一會兒。讓孩子隨時感知家長的情緒變化,他就不會感到害怕,他也就不會對家長產生誤解。當然,如果爸媽沒空,可以讓爺爺奶奶暫時代替一下,好過沒有人與他溝通。或者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一下,也是一個好辦法。

現在的電子時代,家長擔心孩子深受其害而限制其接觸,但是沒想到自己也是沉迷其中,冷落了孩子。在家庭中,親子溝通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活動,如果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這也是一種情緒暴力,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帶來了影響。

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可以多打電話、或寫書信、寄賀卡給孩子,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現在忙,稍後回家與你聯繫。讓孩子感受家長的愛隨時在身邊。

事先約定要做到

如果家長確實忙,在家不能陪孩子,可以事先與孩子約定,貼不同顏色的卡紙,如紅色代表爸爸現在有急事要做,請勿打擾!藍色,代表爸爸很累,你可以找爸爸,但只能等一會兒。讓孩子隨時感知家長的情緒變化,他就不會感到害怕,他也就不會對家長產生誤解。當然,如果爸媽沒空,可以讓爺爺奶奶暫時代替一下,好過沒有人與他溝通。或者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一下,也是一個好辦法。

現在的電子時代,家長擔心孩子深受其害而限制其接觸,但是沒想到自己也是沉迷其中,冷落了孩子。在家庭中,親子溝通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活動,如果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這也是一種情緒暴力,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帶來了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