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所在, 在陳式太極拳中, 技擊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陳式太極拳一直以來被認作是傳統太極拳的典型代表, 其技擊技術的學習對於太極拳愛好者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如何提高陳式太極拳技擊的水準。
關於如何提高陳式太極拳技擊, 我們需要讓自己豎立起四個觀念, 這四個觀念對於我們學習太極拳是非常有積極作用的。
一、適量觀
所謂“適量”, 就是強調合理控制用力的量, 即不僅靠力大而取勝, 即使是練習時做某些動作的單操, 也是在堅持在以“一動無有不動”中心的前提下,
當然, 這離不開體能的重要, 但更應該要全面打牢“形”和“意”合一的基礎, 不斷提高綜合反應能力。 在實戰中雖然“用”在局部, 但必須“動”在全身、“動”在整體, 即所謂“一動無有不動”。
若要做到“一動無有不動”, 就需要我們貫穿好太極拳身法要領, 做到周身正, 且上下相隨, 節節貫穿。
太極拳搏擊技術, 是由體力, 精力和智力有機結合構成的綜合實力。 雙方體力的競賽可稱之為“鬥力”, 精力的競賽則是“鬥志”, 而雙方智力的競賽可謂之“鬥法”。
由此可見, 僅有體力是遠遠不夠的, 不能把體能訓練當成提高太極拳水準的無敵法寶。
二、品質觀
在陳式太極拳搏擊中, 發勁是取得勝利的有效手段, 如果把發勁比作一把劍, 那麼決定劍的優劣已不再是“劍”的重量和長度, 而是“劍”的鋒利程度。 而決定“劍鋒”利鈍的關鍵, 是精確性而非力量的巨大, 也就是品質。
關於精確性的把握, 需要我們明確好勁點的所在, 這是學習陳式太極拳勁法的必要因素。
發勁的使用不僅要注意量的多少, 更重要的是要在質的水準上下功夫, 例如在擂臺上你將面對的是一位體力體重與你相差不大的對手, 在勁力上雙方大多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勁力發揮的關鍵是要形成一種綜合攻擊效能, 即要強調品質觀, 要通過戰略戰術將手眼身法步統一協調起來, 使勁力品質提高, 要善於把握空間和時間。 要集太極拳學術之精華, 要有精練之招。
要特別注重對重點招數的應用訓練, “由招熟漸悟懂勁”。 按照多練單操, 多與人實練, 少整套多套做操的原則, 重視拳法與兵法的相通的研究, 提高心理素質的訓練, 虛心學習各家經驗, 通過不斷的品質改進來保持技擊技術上的先進性。
三、空間觀
“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技擊的精髓, 舍己從人是其中的關鍵, 引進落空是必要條件, 能舍己從人方能引進落空, 要給對方落空的空間,
“任他巨力來打我, 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 粘連黏隨不丟頂。 ” “若不窮研輕重浮沉之手, 表裡精細無不到, 則以極大成。 有何雲四隅出方圓耶。 所謂方而圓, 圓而方, 超乎象外, 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警示“本是舍己從人, 多誤捨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釐, 謬之千里。 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不把空間讓出去, 就必然會頂, 頂的結果就是大力勝小力, 這也就是對空間的認識不夠所致。
“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 此五行也。 棚捋擠按。 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 即巽震兌艮。 四斜角也。 進退顧盼定。 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就是對空間觀的明確表述。
四、時效觀
在搏擊中變化萬千, 一個關鍵為知機, 機的意思是陰陽未分、未動之時, 無極意思是無聲無臭, 無形無象。 在推手搏擊時, 如未有動靜, 未成姿勢, 是沒有機會的。 水準高的人能知機, 能造勢;水準低的人不知機, 所以不得勢。 所謂先知先覺, 後知後覺, 不知不覺, 是推手和搏擊的三大境界。
在雙方搏擊對抗中, 時機稍縱即逝。 在搏擊時, 有意讓對方先發力進攻, 這樣就有利於借力制人, 若對方不先發力的話, 就以靜待動, 誘之以利, 引其先發, 其目的在於意在人先, 引進落空, 後發制人。
在對方向我進攻時, 使我身體松柔而不受其勁力的作用, 在對方接觸我身發勁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動把攻來的勁消耗掉或轉移出身外,避開對方發勁的鋒芒,不可迎面相頂,不給對方發放的機會,即“避其銳氣”;要打其薄弱環節,即截勁的腰;在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時及時準確發勁還擊,即“擊其惰歸”。
不論是在對方接觸我身發勁的一霎那,還是在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時,都只有非常短暫的時間內準確把握機會才會有效,即使是通過舍己從人並將對方引進落空,對方的在落空後會在極短暫的瞬間調整到穩定狀態,所以要充分重視這短暫時間的把握的訓練。
在對方接觸我身發勁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動把攻來的勁消耗掉或轉移出身外,避開對方發勁的鋒芒,不可迎面相頂,不給對方發放的機會,即“避其銳氣”;要打其薄弱環節,即截勁的腰;在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時及時準確發勁還擊,即“擊其惰歸”。不論是在對方接觸我身發勁的一霎那,還是在舊力已過,新力未生之時,都只有非常短暫的時間內準確把握機會才會有效,即使是通過舍己從人並將對方引進落空,對方的在落空後會在極短暫的瞬間調整到穩定狀態,所以要充分重視這短暫時間的把握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