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家中應用消毒劑, 想要將病菌隔絕在外, 可是等孩子長大後一旦接觸病菌就容易生病, 提高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才是關鍵所在, 那麼如何加強孩子的免疫力呢?
幼兒期怎麼樣呵護增強抵抗力?
增強寶寶抵抗力八大妙招 小兒在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低下的嬰幼期正是各種疾病的易感染期。 此期間應該按照以下幾點加倍呵護。
1、加強營養。 母乳餵養好, 能增強小兒抗病能力。 小兒剛斷奶時, 要注意選擇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肉、魚、蛋、豆類和新鮮蔬菜等。
開始應喂些爛飯、軟飯,
2、體格鍛煉
讓孩子從小進行“三浴”鍛煉(即空氣浴、陽光浴和水浴)。 嬰兒滿月後就應該儘早進行戶外活動, 晴天讓孩子多曬太陽;大孩子每天堅持到戶外做體操、跑步、跳繩、玩遊戲, 多進行溫水浴等, 還可以讓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疊被子、掃地等。 此外, 居室要定時開窗通風, 保證空氣新鮮。 在冬春季和傳染病流行季節, 儘量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如大商場、影劇院和娛樂場所, 以免染上疾病。
6個月的寶寶可在上個月的基礎上, 繼續進行由仰臥翻至側臥, 再由側臥翻至俯臥的訓練。 訓練時媽媽或爸爸可將具有吸引力的玩具,
同時, 還要訓練寶寶自己獨坐的能力。 開始時, 媽媽或爸爸可以給予寶寶一定的支撐, 或用手, 或用被褥, 然後逐漸撤去左右支撐讓寶寶靠著坐, 等寶寶自己能夠坐穩後, 再逐漸撤離靠背。 以上訓練要經常進行, 只要持之以恆, 大多數寶寶到了第七個月時就能靈巧地翻滾和穩穩地獨坐了。 這些訓練有助於寶寶肌肉關節的力量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手部肌肉能力訓練主要包括夠取比較小的物體、扔掉再拿和倒手等內容。 訓練時, 所選擇物體要逐漸從大到小, 距離要逐漸從近到遠。
同時, 給寶寶一些能抓住的如小積木、小塑膠玩具等小玩具之後, 然後繼續給寶寶手裡遞另外的玩具, 訓練寶寶放下一件, 再接過一件的能力。 或者訓練寶寶有意識地將玩具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
3、補充足夠的水分。 小兒飲水不足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哭鬧、皮膚乾燥失去彈性, 不但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還能導致免疫功能降低, 使小兒易患感染性病症。 以母乳餵養者為例:新生兒第一周每天30毫升, 分3—4次喂完;第二周每天45毫升;一月齡以後每天60毫升;半歲加至100毫升。
4、隨季節、天氣的變化, 隨時給孩子增減衣服。
5、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開發, 還能促使孩子增進食欲, 增強抵抗力。
6、小兒發熱時不要立即退熱。 一定範圍內的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 發熱時, 機體代謝速度加快、免疫功能活躍、抗體生成增多, 肝臟解毒功能增強, 有利於身體對疾病的抵抗。
7、傳染病流行期間, 儘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以減少感染機會。
8、一定要讓小兒參加全程全量的計畫免疫。 因為免疫接種是幫助孩子抵抗感染性病症的有效措施。 家長必須按計劃免疫要求與醫務人員配合, 不讓孩子錯過每一次保證健康的機會。
9、免疫接種
疫苗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
孩子通常要接受的疫苗有以下的一些: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聯疫苗、小兒麻痹症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乙肝疫苗、水痘疫苗。 要注意的是, 孩子接種疫苗往往有一定的時期, 一般來說在疾病防疫中心、各類媒體上你們都會得到關於接種疫苗的資訊, 學校也會有集中接種疫苗的機會, 家長千萬不要錯過。 而且隨著醫學的發展, 不斷會有新的更好的疫苗問世, 實施免疫的時間和方法也在變化, 家長可以多向醫生和護士諮詢,以便及時獲得這方面的資訊。
11、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過分乾淨,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另外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滾、堆城堡、挖洞穴等這些家長認為“髒兮兮”的遊戲,完全可以讓孩子玩,孩子不會因此而得病,反而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12、充足的營養
四個月以前,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已足夠嬰兒的營養需求。但隨著嬰兒的長大,母乳及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已不足寶寶成長所需,所以為了寶寶有充足的營養,必須適時地給他們添加輔食。足夠的營養是保證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先決條件,也是增強免疫力的根本方法。首先要讓孩子吃夠母乳,延長斷奶時間至生後第2年,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和抗體,可以抵抗多種病毒和細菌;平時還要給孩子多吃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豬肝及瘦肉末等,特別注意在飲食中多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
13、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熟睡時的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而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寶寶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
14、減少污染
有關調查顯示:68%的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80%~90%的癌症起因與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這些污染物包括進入室內的大氣污染物、人體自身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分,如粉塵、皮屑、棉絮、纖維、重金屬;來自寵物的污染、建材裝飾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噴香劑、清潔劑等。要注意定時打開門窗換氣。每天至少2次,保證孩子房間空氣流通。多帶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綠地等處做戶外運動,以增強兒童體質,提高他們的免疫力國家衛生部規定的孩子從小按程式進行的免疫接種,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小兒傳染病的侵害。
為了保護兒童的生命健康,防止室內環境污染對兒童的傷害,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裝飾材料、傢俱的選擇。室內裝飾材料是造成污染的主要來源,應該認真選擇。彈性地板、沙發和床墊的複合面料以及皮革塗飾劑等物品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在兒童房應該避免使用。新買的傢俱一定要注意甲醛和苯的釋放量,最好通風一段時間再用,讓傢俱裡的有害氣體儘快釋放。
(2)家庭裝修時注意兒童房間的裝飾設計,不要片面地追求設計效果,不要使用大量顏色的塗料,因為五彩繽紛的塗料重金屬含量就越多,容易造成室內環境污染。
(3)注意兒童玩具的選擇。給孩子購買的玩具品質要合格,不應該含有有害物質,最去好正規的商場購買正規的玩具。
(4)做好兒童房的通風和淨化。如果常開窗透氣,污濁空氣可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光線並保持乾燥,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長和繁殖。
10個推拿手法也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
1、推法
推法有直推、旋推、分推和合推四種,推法是線上或面上的操作手法。直推是以拇指指面或側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有時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作直線推動。旋推是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曾經有媽媽就問過我:“老師,順時針是哪個方向的順時針?”我笑著告訴她:不管處於任何方向,順時針始終是順時針。分推是用兩隻手拇指的指面或側面,從穴位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合推則是從穴位兩旁向中間推動。
推法在成人按摩中也經常用到,但二者的力道卻是完全不同的,使用小兒推拿時,推的力道一定要輕柔,就像被微風吹起的柳枝,輕輕撫摸水面的感覺,速度要快,直推和旋推差不多每分鐘150-250下,分推、合推每分鐘約20-50下,推的時候要注意:速度快但不輕浮,力道輕但落到實處。
2、揉法
揉法是針對穴位“點”上的操作手法。
揉法的力道比推法稍微要重一些,就像在水中攪動一樣。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揉法和魚際揉法三種。指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做環旋揉動,掌揉法是用手掌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魚際揉法則是用大魚際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
揉的時候速度也要快,頻率約為每分鐘160下左右。
3、按法
按法是用手掌的掌根或拇指按在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上,再逐漸向下用力按壓的方法。按的時候手勁要更重一些,“以手代針,深取之”往往取穴時要下探到穴位最深入發力,按法和揉法並用,就像沉在水底,用手帶動整個身體的感覺。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附著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孩子腸胃不好,摩腹時最常用到這種手法。摩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5分鐘。
5、掐法
掐法是以拇指指甲重重的掐在穴位上,掐的時候力道要又快又重,在臨床上這種方法常常用於急救。我們常常聽到的掐人中就是這種方法。如果小孩高熱驚厥,就要掐揉小天心(位於手掌根部,大魚際與小魚際相接處的凹陷中。可參見附錄一的“小天心”),手指蓋對著手掌,指腹對住手腕,手指蓋和指腹同時用力,手指蓋掐,手指肚同時揉就能迅速見效。
6、捏法
捏法分二指捏和三指捏兩種,兩指捏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用食指指側橫抵在皮膚上,拇指放在另一側的皮膚處。兩個手指共同捏拿肌膚,邊捏邊交替前進。三指捏的涅法與兩指捏一樣,只是多一個中指同時用力。小兒推拿中最常用到的涅法就是捏脊。
7、運法
運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環形推動。運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輕的,比推法還要輕柔,但速度比推法要慢一點。
8、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的指腹,相對用力緊捏提揉一定的部位。拿時動作要緩和,有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力道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9、擦法
擦法是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擦時動作要連續不斷,壓力要均勻而適中。頻率約為每分鐘100次左右。
10、吮痧法
在穴位表面,媽媽用口連續不停的吸吮20秒稱吮痧法。吮痧時一定要注意,吸完後要及時把吮痧時產生的口水吐掉,如果不慎吞進去,病氣就可能進入媽媽體內,引發咽喉不適,此時記得多喝熱水排毒。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媽媽有口腔潰瘍或口腔有傷口也不能進行這種療法。
家長可以多向醫生和護士諮詢,以便及時獲得這方面的資訊。11、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過分乾淨,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另外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滾、堆城堡、挖洞穴等這些家長認為“髒兮兮”的遊戲,完全可以讓孩子玩,孩子不會因此而得病,反而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12、充足的營養
四個月以前,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已足夠嬰兒的營養需求。但隨著嬰兒的長大,母乳及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已不足寶寶成長所需,所以為了寶寶有充足的營養,必須適時地給他們添加輔食。足夠的營養是保證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先決條件,也是增強免疫力的根本方法。首先要讓孩子吃夠母乳,延長斷奶時間至生後第2年,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和抗體,可以抵抗多種病毒和細菌;平時還要給孩子多吃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豬肝及瘦肉末等,特別注意在飲食中多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
13、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熟睡時的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而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寶寶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
14、減少污染
有關調查顯示:68%的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80%~90%的癌症起因與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這些污染物包括進入室內的大氣污染物、人體自身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分,如粉塵、皮屑、棉絮、纖維、重金屬;來自寵物的污染、建材裝飾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噴香劑、清潔劑等。要注意定時打開門窗換氣。每天至少2次,保證孩子房間空氣流通。多帶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綠地等處做戶外運動,以增強兒童體質,提高他們的免疫力國家衛生部規定的孩子從小按程式進行的免疫接種,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小兒傳染病的侵害。
為了保護兒童的生命健康,防止室內環境污染對兒童的傷害,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裝飾材料、傢俱的選擇。室內裝飾材料是造成污染的主要來源,應該認真選擇。彈性地板、沙發和床墊的複合面料以及皮革塗飾劑等物品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在兒童房應該避免使用。新買的傢俱一定要注意甲醛和苯的釋放量,最好通風一段時間再用,讓傢俱裡的有害氣體儘快釋放。
(2)家庭裝修時注意兒童房間的裝飾設計,不要片面地追求設計效果,不要使用大量顏色的塗料,因為五彩繽紛的塗料重金屬含量就越多,容易造成室內環境污染。
(3)注意兒童玩具的選擇。給孩子購買的玩具品質要合格,不應該含有有害物質,最去好正規的商場購買正規的玩具。
(4)做好兒童房的通風和淨化。如果常開窗透氣,污濁空氣可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光線並保持乾燥,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長和繁殖。
10個推拿手法也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
1、推法
推法有直推、旋推、分推和合推四種,推法是線上或面上的操作手法。直推是以拇指指面或側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有時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作直線推動。旋推是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曾經有媽媽就問過我:“老師,順時針是哪個方向的順時針?”我笑著告訴她:不管處於任何方向,順時針始終是順時針。分推是用兩隻手拇指的指面或側面,從穴位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合推則是從穴位兩旁向中間推動。
推法在成人按摩中也經常用到,但二者的力道卻是完全不同的,使用小兒推拿時,推的力道一定要輕柔,就像被微風吹起的柳枝,輕輕撫摸水面的感覺,速度要快,直推和旋推差不多每分鐘150-250下,分推、合推每分鐘約20-50下,推的時候要注意:速度快但不輕浮,力道輕但落到實處。
2、揉法
揉法是針對穴位“點”上的操作手法。
揉法的力道比推法稍微要重一些,就像在水中攪動一樣。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揉法和魚際揉法三種。指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做環旋揉動,掌揉法是用手掌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魚際揉法則是用大魚際著力於穴位做環旋揉動。
揉的時候速度也要快,頻率約為每分鐘160下左右。
3、按法
按法是用手掌的掌根或拇指按在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上,再逐漸向下用力按壓的方法。按的時候手勁要更重一些,“以手代針,深取之”往往取穴時要下探到穴位最深入發力,按法和揉法並用,就像沉在水底,用手帶動整個身體的感覺。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附著於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孩子腸胃不好,摩腹時最常用到這種手法。摩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5分鐘。
5、掐法
掐法是以拇指指甲重重的掐在穴位上,掐的時候力道要又快又重,在臨床上這種方法常常用於急救。我們常常聽到的掐人中就是這種方法。如果小孩高熱驚厥,就要掐揉小天心(位於手掌根部,大魚際與小魚際相接處的凹陷中。可參見附錄一的“小天心”),手指蓋對著手掌,指腹對住手腕,手指蓋和指腹同時用力,手指蓋掐,手指肚同時揉就能迅速見效。
6、捏法
捏法分二指捏和三指捏兩種,兩指捏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用食指指側橫抵在皮膚上,拇指放在另一側的皮膚處。兩個手指共同捏拿肌膚,邊捏邊交替前進。三指捏的涅法與兩指捏一樣,只是多一個中指同時用力。小兒推拿中最常用到的涅法就是捏脊。
7、運法
運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環形推動。運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輕的,比推法還要輕柔,但速度比推法要慢一點。
8、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的指腹,相對用力緊捏提揉一定的部位。拿時動作要緩和,有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力道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9、擦法
擦法是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擦時動作要連續不斷,壓力要均勻而適中。頻率約為每分鐘100次左右。
10、吮痧法
在穴位表面,媽媽用口連續不停的吸吮20秒稱吮痧法。吮痧時一定要注意,吸完後要及時把吮痧時產生的口水吐掉,如果不慎吞進去,病氣就可能進入媽媽體內,引發咽喉不適,此時記得多喝熱水排毒。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媽媽有口腔潰瘍或口腔有傷口也不能進行這種療法。